克罗齐对西方美学的贡献在于他强调了在艺术中情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但是,他的观点也有其弊端。他的“艺术即直觉”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片面夸大了精神是唯一存在着的,认识的来源只能是直觉,他否定了人能够借助自己的感受和具体的实际活动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这个派别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科林伍德接受并发展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看法,在他认为想象即表现,他认为表现既不是它本身的概念,也不是直观的感受,而是创造。科林伍德认为想象的本质和外部世界无关,关键的是心灵主体。“因为坚持不为外部世界所累,因此,对主体不看重与外部世界相接的感觉经验,而是强调如何摆脱受外部世界影响的感受经验,从而使心灵成为纯粹的心灵。”[3]所以,表现主义流派的想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直觉,而这种创造性的直觉追求的是心灵的真诚,艺术家也应该以此为原则来进行创作。他们的情感表现是创造想象,因此艺术就是他们的情感表现,而真正的艺术就在于情感的表达。“科林伍德与克罗齐相比,更强调意识、思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而不十分强调直觉的作用。”[4]他主张艺术家应该和欣赏他们的人进行深入合作,而不能片面注重自我的表现,同时他还认为每个人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现出直觉,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科林伍德从哲学的高度上指出了艺术的根本特征,是在于情感的表达。但他认为的表现,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想象的出来,他否定了作品的方法、作品的语言等对表现的重要作用,因此他的观点也存在着矛盾。
二、精神分析美学
精神分析美学是20世纪西方美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这是一个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美学体系,核心人物弗洛伊德则是精神分析美学流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为了给病人治疗,他必须探究人类最普遍的心理机制。他不仅从自己接触过的各种病人身上发现普遍规律,还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进行分析,对一些神话传说和文艺作品加以分析,同时,弗洛伊德一生都在进行着自我心理上的分析,因此概括出了人类普遍的心理动力结构图式。他指出,人的心理图式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在人的头脑中所存在的意识,前意识是在人的心理深处藏匿着的,但是随时都能够被召唤回到意识中的意识,而无意识就是存在于心理中但不能出现在意识里的意识。随着认识的加深,弗洛伊德在晚年时又对心理动力结构图式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概括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概念。“在他的学说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对人的本能的强调。”[5]本我是人类的最根本的本能,包含了性本能和死本能。本我体现出了人类生命的活力,它不受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等约束,只求得自己的满足。自我是通过家庭训练、社会交往和与现实的接触后天慢慢形成的个人人格,代表了人的理性和常识。而超我则是通过社会、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自己逐渐受到影响从而成为一种自身的道德理想。
弗洛伊德把他探究所得到的心理动力结构图式认为是人一生活动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人类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创造物才可以得到最终的解释,而人的一切创造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艺、宗教方方面面,因此美和艺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弗洛伊德有关整个人类及其活动的重要成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因为原欲是一种能量,所以它只能转化而不能消失。”[6]他的这个观点也被称为原欲升华说,就是生活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甚至连我们的本能愿望都满足不了,但是只要艺术家在创作时通过幻想的方式将这些美好愿望描绘出来,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那么这些艺术作品就是具有美感的,可以让人感受到美。他的这个观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完全违背了“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个真谛,所以原欲升华说是荒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