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严复渴望国家进步一样,生逢多事之秋而锐意改革进取的晚清今文学派面对的是如何处理本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时势要求。在此背景下,西方社会学在晚清今文学派的传播、发挥下担负起学术救国的历史使命,同时结合传统学术思想,阐述社会运行规律,为改革救亡寻求依据。
在这个时代,晚清今文学派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康有为的社会进化说、梁启超的贯通天人之际的根本学问“群学”、严复的社会进化论、谭嗣同《仁学》中的社会学等,无不体现了晚清今文学派对于西方社会学探索的努力。不可否认,晚清今文学派传播西方社会学思想和对传统社会理念的再造实际上成为了西方社会学中国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开端。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纵观数千年中国学术发展历史,社会思想可谓古已有之。古今中外,人类对于自身的社会结构、组织类型、功能及变迁等的审视与反思,如细水涓流,源源不息。而作为系统地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功能及其发展变化的社会学,肇始于近代西方。
18世纪,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并继而向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蔓延,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加速膨胀,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方面的能力迅速增强,一场新的社会变革已成定局。土地劳动力的解放、城市的扩张、农村人口的转移,原本联系密切的传统社区的风俗习惯和价值标准在新的深刻持久的社会变迁中几近荡然无存。机器生产、自由竞争、商品扩张、宗教去神秘化和社会世俗化,一系列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使得欧洲从礼俗社会转为工业社会。而工业社会中工具理性逐渐对人的主体性提出了挑战,革新旧的社会群体组织顺应社会发展已势在必行。文明的巨大发展带来了剧烈的社会变化,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导致的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人们开始重新界定人与社会的关系。正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社会转型时期,拟在探索和解决社会危机的社会学应运而生。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学的引导下得以自身完善与发展,反观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社会思想,荀子曾论述“人之生不能无群”的思想,这里的“群”即指社会,又如主无为的老庄之学、重人伦道义的孔孟之学和佛学教理。除了三者偏守竺旧,难推陈出新,极具调和性的特点外,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拥有着超常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农业社会,使得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下无法孕育出缜密的社会理论体系,被学者称之为社会学前夜。在传统社会思想的支撑下,明显早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地往复更替,始终不能走出历史的怪圈,到了19世纪初,稳定却续航无力的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蒸蒸日上的工业社会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随着中西交往的逐渐深入,至19世纪末,社会学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下输入恰逢“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古老东方帝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夹杂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有机学说、社会进化学说等蕴含着新的人文精神的思想,对农耕文明原有社会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从而引发了社会剧烈的变动,有志之士在救亡图存的压力下重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建构和运行进行了审视。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社会学被引入中国,承担起学术救国的历史使命。而对于社会学的输入、传统社会思想理念近代化转型等方面,晚清今文学派直接起到了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