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学派,即今文经学倡导者,是儒学重要的一支,同时又不是正统的,与古文学派偏重训诂,和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联系较弱不同,其主张通经致用,关注时政,托古改制,向经学已有思想中注入时代的内容,而思想活跃、新旧混杂的晚清今文学派在古今中西融合方面尤为典型。晚清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宗今文经学的读书人为基础的今文学派在甲午战败、“数千余年大梦”初醒之际,面对内在学理和时势变动以及西学影响,探索社会运行规律、挽救民族危机并寻找一条富国强民道路的重任便压在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肩上,西方社会学的引入和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近代化成了探寻中国未来何去何从的必然要求。
在晚清风云诡谲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学术传统悠久的晚清今文学派,对于西方社会学本土化、传统社会思想近代化的努力可谓有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这一被认为晚清“走向今学异端” 的学术群体在社会学传播、发挥和融合方面,为我们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理念的近代转型和西方社会学本土化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于晚清今文学派社会学思想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学的启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今文学派为代表的时代典型学术群体上透视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被迫近代化转型的历史道路,以及在这一历程中多舛的命运。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的宏观背景下,构建时代变迁和社会学本土化的分析框架,以寻求真正适合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道路,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笔者希望在前人艰辛探索和执着追求的基础上,略尽绵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