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农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人物。农民这一称呼,凝聚着深厚的乡土情结。莫言的小说主要创作对象是农民,他对农民书写的源起于他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农民形象,有草根英雄,有追求个性解放、大胆自由的女性形象,还有对乡村传统文明默默奉献的守护者。探讨莫言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对深化莫言小说的研究,特别是探究莫言小说的创作源起和创作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莫言对农民的书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莫言小说的内涵,延展了其小说的阐释空间。52857
[毕业论文关键词]:莫言 小说 农民 民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数千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农民文化,写农民的也代有其人。早之前有鲁迅,新时期有贾平凹、韩少功等,但他们写的农村体裁的小说往往并不是从农民自身的视角去表达,似有隔岸观火并缺乏自身体验的意。鲁迅对包括农民在内的国民劣根性的揭示,那是特殊年代革命家受历史所限对遭受政治斗争下的生活苦难的农民的书写。而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莫言,他被称为“异类”,还被称作“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领袖”[1]。莫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农民的生活状态、精神世界都非常了解。莫言笔下的民间有农村有农民,是传统而又富有朝气的;莫言笔下的民间更有乡情,是淳朴而又温暖的;莫言笔下的民间还有乡语,是幽默而又真诚的。这样的民间在莫言的字里行间就像一幅画,看似单调、萧条、寂静,其实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曾在他的民间理论中指出:“民间文化形态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民间社会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2]莫言的创作主战区在农村,创作对象是农民,体现的是对社会底层农民的关注、叙写和赞美。莫言作为一个生命意识极强的作家,在自己的“高密东北乡”里包揽了全部的角色。他一路走来,天马行空,在辽阔无边的高粱地里,喝着高粱酒,吃着大肥肉,挥洒着令人几乎窒息的文字,叙写了一个个传奇故事。莫言用老百姓的思维去思考,站在黄土地上审视历史,将民间立场上边缘化或者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去还原挖掘。与其说莫言的小说代表的是农民的姿态,不如说他本身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代言人。
一、农民书写的源起
莫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曾在文章中说过他对高密东北乡的热爱和仇恨已到了极端,他眼中的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脱俗、 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3]。高密东北乡,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无异于他乡,却在莫言的眼中如此刻骨铭心如此多姿多彩。所以莫言以独特的历史视角把简单粗暴的乡村生活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回炉重造与颠覆。表现出了一种对民间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对民间文化的支持与认同,对生命本质的挖掘与强烈敬仰。也正是由于莫言对家乡对农民深深地热爱,使他自己把自己的写作引向了民间。因为热爱,所以依赖;也因为热爱,所以更害怕伤害。莫言的这种写作倾向仅仅因为爱家乡吗?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农民写作如此疯狂,他在创作过程中又是如何去体现他的喜怒哀乐,如何去展示农民波澜变化的生活状态。要探析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从莫言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变化去研究。知人方可去论世,总体把握了作家的思想变化,才能使论点更具说服力,同时还要注重时下读者的角度,小到一个细节描写,大到历史环境的概述都相互影响着对作品全面而深入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