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许多朝代圣贤之道不绝如缕。唐代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以复兴儒学为己任,而自身修养躬行不力,直到宋代周张程朱,才真正全面深刻继承孔孟圣贤之道,发扬光大,并且躬行实践,形成影响深远的道学风气。可惜后来学者偏向不同,均不能真正理解程朱思想广大深邃,尤其是不能言行合一,正道直行。
清果毅亲王允礼在《书朱子五朝名臣言行录后》中说:“朱子所编五朝名臣言行录,其事与辞皆取之并世之人所撰次,泛览之若无以异人,及究其所以劝惩之义,然后知非有道有德者莫能裁也。赵中令之谋国功莫并焉,而其忮害贪冒之私弗讳也;王荆公之误国毒民甚矣,而内行之修弗遗也。至议差役则非司马温公而是章惇,盖过以功覆,则启才士以恣睢之心,瑜以瑕掩则名亏者将怠于善。大贤也而一眚之不隐;大奸也而一言之当必录。然后君子益自严而小人不甘于暴弃。”[2]
从上述议论可见社会历史人性何其复杂,即使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如司马光、王安石,他们也各有缺陷,大贤大奸亦并非好坏绝对之分,这就是学术追求的宇宙世界的真相。学术越是揭示出世界的真相、宇宙的真谛,就越是能够承担其唤醒民智的重任。
回到现实,回到我们的21世纪初期,我们不能不痛苦地看到,学术生态环境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极其复杂,学者因时代背景的特殊氛围、体制文化的特殊要求而不得不把学术作为自己的谋生工具。目今的各级各类学校,从老师到学生,常有每年发表多少文章的规定,没有兴趣的也因形势所迫硬着头皮写,学术生态遭到极大破坏,污染严重,真假难辨,学术论文于是乎遭到大众的吐弃。今以2003年朱熹文学研究论文为例,考察中国学术生态之细节,对于后世了解今日之所谓论文或许不无参考价值。
二、从2003年朱熹文学研究论文标题分析看中国学术生态细节
考察中国学术生态的细节,需要理解宏观的学术生态背景:这些年来,发表论文成为老师和大学生研究生的头等大事,没有论文就没有职称、没有奖金、没有毕业、没有政绩,形成了天下人人写论文的热潮。杂志社编辑部门庭若市,老师学生为文章愁眉苦脸,大众对于八股式论文毫无兴趣,戏称为文化垃圾。当然这只是总体情况,个别的例外的好文章也有,但被淹没在陈陈相因的垃圾论文的汪洋大海之中,大众很难有时间心情精力去沙里淘金。
老实说,大众读者的选择已经足以证明学术论文的危机到了何等程度,学术论文的存在完全是因为体制经费的支持、体制内工作人员的需要、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所谓事业单位的政绩工程要求。从公平竞争、自由选择的市场经济社会读者评判看,早已宣布了所谓学术论文的整体性的失败。我们随机选择2003年朱熹文学研究的9篇论文加以分析探讨,只是希望我们的大学毕业论文不再重蹈陈陈相因的论文覆辙,具体切实思考这关系国计民生的学术问题,利己利人而已。
先请看以下论文题目和发表刊物名称:
1、石明庆《朱熹诗学思想的渊源与诗歌创作》,《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3]
2、周秉高《朱熹反王逸功过论》,《职大学报》, 2003年第1期[4]
3、吴建辉《朱熹对<诗经·郑风>训释的突破及其意义≥,《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2期[5]
4、张体云《论朱熹的山林情趣与他的诗歌创作》,《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6]
5、刘晓南《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4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