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摘  要: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生长于淮安,他对故乡淮安充满感情。他的许多诗作中都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与思念之情,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时时能感受到他的至真乡情、至浓亲情和至诚友情。本文意在通过对张耒诗文的分析,来探求其与淮安的情缘。53538

    毕业论文关键词:北宋;张耒;淮安;情缘

    Abstract :  Zhang Lei , one of ‘ the four scholars of Su’s school ’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 grew up in Huai’an.He born deep emotion about his hometown ,Huai’an.Many of his poems all expressed his love and miss to his hometown. In his works, we can always feel his true love to his hometown, deep affection and sincere friendship.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love between Zhang Lei and Huai’an by analysing his pomes.

    Key words : Northern Song Dynasty; Zhang Lei;  Huai’an; Love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 (今安徽亳县),楚州淮阴人(今江苏淮安),是北宋中后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晁补之、黄庭坚、苏辙和秦观等多有交游。有《柯山集》,《张右史文集》,笔记《明道杂志》等,还著有《医书》一卷。现今收录张耒的作品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中华书局的《张耒集》,还有便是中华书局的四库全书版的《柯山集》和《柯山集拾遗》。20世纪80年代后,学术界对张耒愈加关注,对张耒的研究愈多。王卫华在《淮安文学史》一书中通过《贞守老师学养的文学大家张耒》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张耒入门苏轼、贞守师道、诗文淮情几个方面,以表达对这位文学大师人品及学品的敬仰,通过对诗文淮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张耒对淮安的别样情怀。本文主要研究张耒与其故乡淮安的情缘,从张耒的在淮生活、诗文淮安等方面探求张耒与淮安的深厚情缘。

    一 在淮生活

    仁宗至和元年(1054)的一天,张耒在淮安一个小城出生,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称张耒出生之时就有文在手,虽有些传奇色彩,但这也暗示了张耒以后与文为伴的一生。张耒在淮安大概生活十几年,淮安在北宋时期是交通枢纽,“楚州和泗州在宋朝格外兴旺发达” [1](P88),“所以淮安在宋代还吸引了诸多的文学大家来到这里,留下诸多为国为民的咏叹”[1](P88),明代诗人姚广孝在《淮安览古》中称淮安是“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这样的淮安造就了不平凡的张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耒诗歌用韵方面,在他的很多诗歌中,诗歌所用的韵都能体现出江淮一带方言的特点,“张耒当时应以操江淮官话为主,受到其他一些方言影响,” [2](P83)张耒生长于淮安,自然是对江淮一带的方言很是熟悉,自会影响其诗歌创作。张耒与不少当时淮安名士和隐士多有交游,如孝子徐仲车,禅师智轸等。

    神宗熙宁四年(1071),张耒游历至陈州(今河南淮阳县),结识了苏辙,受其赏识,恰逢苏轼前来探望苏辙,师生二人得以相见。神宗熙宁六年(1073),在苏轼引荐下,张耒在姑苏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熙宁七年,仅二十岁的张耒被授予临淮主簿一职,可谓少年得志。后与晁补之相识于盱眙,两人性格相投,互为赏识,从此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熙宁八年(1075),即张耒任临淮主簿的第二年,有事前往东海,途经涟水令盛侨处偶见苏轼的《后杞菊赋》,有所感悟,便写下了《杞菊赋》,受苏东坡的赏识,次年,苏东坡邀其作《超然台赋》,师生二人至此之后交往不断。熙宁十年(1077),张耒到了京师,然其只不过是个困顿子弟而已。元丰元年(1078),张耒补官洛阳寿安县尉,又回到了楚州山阳,元丰二年夏天,曾巩前往亳州途经山阳,张耒久仰曾巩大名,便写了书信欲前去拜谒,曾巩对这后生很是赏识,便相约“我与子皆溯汴而西” [3](P811),但之后张耒途中生病近两月,“后予病六十日,至永城病未愈,不能骑,因永城令寓书于公。” [3](P611)不曾想,元丰六年,曾子固便离世了,二人终究未见,这也成了张耒人生的一大憾事。之后,张耒便在各个地方任官,也结识了众多名门大家,至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政局发生变化,新党当权,张耒因其《神宗实录》对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有所借鉴,而被视作旧党遭受打击,至此,张耒开始遭受多次贬谪,而且诗文创作也被禁止传播,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诏除党禁,张耒才得以离开黄州,回到淮阴居住。其间,师友一个个相继离世,直至苏门只剩张耒一人,但张耒不忘恩师的谆谆教诲,仍致力于学术研究,着力发扬苏门的文学精神,在当时影响颇大,“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殁,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 [4](P13109)张耒在不惑之年后便一直漂泊不定,晚年更是凄苦不堪。政和四年(1114),张耒在陈州去世,后归葬在其故乡淮安,结束了他这坎坷的一生,《天启淮安府志》称其墓“去治北七里” [5](P968),漂泊一生的张耒最后得以叶落归根,应该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1. 上一篇:不空三藏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关于西游记取经故事早期文本的讨论
  2. 下一篇:时代之女《茶人三部曲》三位女性形象分析
  1. 英格兰与苏格兰议会联合的动因及其过程

  2. 企业秘书的挫折与应对

  3. 夏衍报告文学对当代报告文学的启示与促进

  4. 王安忆《长恨歌》社会热...

  5. 浅谈秘书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有效沟通

  6. 电影《归来》与原著比较

  7. 浅谈《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原则

  8.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9.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0.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1.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2.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3.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4.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5.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6.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7.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