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摘  要:“有”字句在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非常高,其语义丰富,不仅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关于“有”字句的本体部分,学界研究得较为透彻,可是在“有”字句的偏误与习得部分却论述较少。本文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有”字句分成七种下位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母语为日语的留学生“有”字句的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最后提出教学策略。54808

    毕业论文关键词:日本留学生;“有”字句;偏误;教学策略  

    Abstract: The sentence “have” is a kind of sentence with high frequency of use in modern Chinese, because of its complex sentence and rich meaning, it has become not only the focu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ut also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their learning. During distinct history stages, in the ontology study of the “have”sentence, linguists have studied deeply. but research in errors and acquisition is less.Our text, according to academic research consequences at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HSK dynamic writing language database " , You character sentence is pided into seven kinds of patterns. On this basis of native speakers of Japanese student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words, we finally come up with the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Key words: Japanese students abroad;sentence “You”;errors;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一、“有”字句研究综述

    “有”字句在现代汉语里经常使用,其句式比较复杂,表义丰富。一个多世纪以来,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来考察“有”字句的本体,可以说,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硕,但是在“有”字的词性和词义、“有”字句的下位句式以及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争议。而“有”字句的偏误和习得这部分研究才刚刚开始,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现有的研究主要偏重偏误方面,对外国学生的习得部分较少涉及。为了进一步的探究“有”字句的研究现状,我们需要从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这两个方面来对“有”字句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一)“有”字句本体研究综述

    1.“有”字句的界定

    “有”字始于马建忠的语言学专著《马氏文通》[1](P201),从此拉开了对“有”字句研究的序幕。吕叔湘将“有”字句作为一种句式正式提出来。

    对“有”字句的界定,现代汉语语法界历来存在着两种看法:广义的“有”字句和狭义的“有”字句。广义的“有”字句不仅包括“有”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句子,还包括“有”不作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狭义的“有”字句指的则是“有”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句子及其否定句。本文认为,“有”字句指的应是狭义的“有”字句,这种只有“有”及其否定形式作谓语中心的观点,许多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有”的词性

    关于“有”的词性,历来争论不一。马建忠将“有”列为同动词[1](P315)。黎锦熙在马建忠观点的基础之上对“有”作了进一步的划分,他将“有”字分为表示关系的同外动的“有”和表示存在的同内动的“有”,并具体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吕叔湘认为“有”是一个普通动词[3](P546)。高耀墀认为“有”是一个不表示动作的动词[15](P15)。丁声树认为“有”是表示存在关系的动词。根据这些语言学家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是一个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到了后期,学界在“有”的词性问题上又产生了争论。争论有二:一为动词说,二是介词说。本文认为在这“有”字句中,将“有”看作动词似乎更为合理。除了动词说与介词说,还有学者认为“有”应该是副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吕叔湘和邢福义。

  1. 上一篇:略论唐代士林精神
  2. 下一篇:《金瓶梅》评价之古今演变
  1. 论笛安的“青春”题材文学

  2. 论《午夜之门》中的“中国意识”

  3. 浅析20世纪50年代日本妇女运动局限性的原因

  4. 论日本私小说与郁达夫 《...

  5.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6. 《西游记》里“了”的分析

  7. 《西游记》中的“的”字研究

  8.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9.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0.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1.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2.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4.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5.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6.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7.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