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字句的句法结构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就对“有”字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描写,吕叔湘从意义的角度把“有”字句分为表存在、表领有、表领属三种。到了80年代,学者们更加深入地探讨“有”字句的句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詹开第,他根据“有”字句法成分的不同把“有”字句分出了只有一个名词的、有两个名词的、名词之外有动词的和名词之后带有形容词或计量词语的句式等四种句式。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更为透彻的研究。比如张豫峰[8](P2)将表示估量或比较的“有”字句记作“A+有+B+C+D”,并对这一句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有”字句各类句式的成分之间关系复杂多样,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有”字句的各类句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自范晓提出三个层面的语法理论之后,语言学家们开始有意识地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层面对“有”字句进行研究。比如杨玲在考察“有+NP+VP”这一句式时就运用了三个层面的理论,刘晶在《现代汉语“有”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中从句法层面对“有”字句进行研究。
4.“有”字句的语义类型和语用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有”最核心、最基本的语义是表存在和领有,在这两种语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其他的语义和用法。张豫峰[10](P5)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她在《“有”字句的语义分析》这篇文章中,结合具体的例子概括出了“有”字的六种语义关系:(1)表示领属。(2)表示领有。(3)表示存在。(4)既表领有又表存在。(5)表示发生。(6)表示估量。张登歧则认为 “有人”、“有时候”“有劳”“有请”这些词已经虚化了,他将“有”的语义分为三类:一表示领有、具有,二表示存在,三表示发生或出现,并将“有”的表示估量或比较的语义归入到表示领有、具有这一语义之中。
长期以来,人们对“有”字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和语义问题上,对“有”字句语用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理论成果还不是很丰富。其中张豫峰[9](P178)提出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她在《“有”字句的语用研究》一文中将“有”字句分为四种类型:叙事表达、描述、解释和评议类。她的这一理论贡献对于“有”字句的语用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5.本文“有”字句下位句式的分类及说明
我们从对外汉语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范晓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的语法理论,将“有”字句分为以下七种句式:
C1:A+有+B
这一句式中“有”的宾语,也就是B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充当A的成分不同,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当A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词时,这一句式表达的是存在义,比如:“从前有一个老人。”和“门前有一条河。”当A是除时间词和处所词之外的词时,这一句式表达的是领属或领有义。而领属义与领有义也相互区别,在领属关系中,领属表达的基本意义是某人领有某物,也就是B从属于A,A与B是整体与个别的关系,如:“我有一朵小红花。”但是在领有关系中,A与B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如:“我有一个爸爸。”当“了”出现在“有”的后面或句末,整个句式表达的是变化义,如:“她有了新衣服。”也可以说成“她有新衣服了。”但是这种变化义是通过“了”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还是把这种情况理解为领有义。但是还有学者认为,诸如“苹果有大的,有小的。”这类表示包含列举的句子实际上表示的还是存在,本文同意存在义这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