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桥之外,“船”也是构成扬州水城风貌的要素之一,是城郭里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罗隐《炀帝陵》云“入郭登桥出郭船”[4]卷657 P7553,人们出城乘船,入城登桥,可见出行之方便,交通之便捷。姚合《扬州春词三首》载:“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市鄽持烛入,邻里漾船过。”[4]卷498 P5666勾画了一幅园林多于住宅,船多于车马,甚至邻里之间漾船而过的水城风貌。李绅《入扬州郭》中描写了诗人进入扬州郭看到的景象:“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阡陌混樵渔”,[4]卷482 P5487道路阡陌交通,水路交通非常便捷。
第二,扬州是南来北往的运河水路中心。郑谷有诗云:“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旗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4]卷675 P7731不管是西行关中的郑谷,还是南行湖南的友人,均于扬州赠别,反映了扬州是当时交通要冲。李白《别储邕之剡中》云:“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4]卷675 P7731储邕到剡中,乘船进入会稽,也是从广陵出发的。卢仝《扬州送伯龄过江》曰“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4]卷388 P4361伯龄远行东南,同样以扬州为始发地。刘绮庄《扬州送人》载“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4]卷563 P6533友人将从扬州乘舟,顺流而下过江。李益的《柳杨送客》(一作扬州万里送客)中说“柳杨南渡水悠悠”[4]卷283 P3226,描绘了友人即将从扬州顺水南渡,诗人依依不舍的送别画面。权德舆在扬州送别友人,远赴辽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在这种惆怅的心境下写下了《扬州与丁山人别》:“惆怅今朝广陵别,辽东后会复何年。”[4]卷324 P3638李白《广陵赠别》云“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4]卷174 P1782诗人与友人在扬州以酒赠别。这些送别诗不仅勾勒出在扬州上演的一幕幕依依惜别的离别场景,也反映了扬州是当时南来北往的运河水路交通要冲。
第三,扬州作为国际经济大都会,是通向国际的重要港口。作为一方都会,“兼水漕陆挽之利”[11]卷454 P2303,可以说是“俗具五方,地绵千里”。[11]卷454 P2303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载:“隔海城通舶,连河市响楼。”[4]卷722 P8291生动地展现了隔海而来的船舶往来扬州,河道旁街市热闹非凡的美景,展示了扬州作为国际港口城市的繁华。刘长卿有诗曰:“万艘江县郭,一树海人家”[4]卷14 P1546表现了万艘船舶相接而来的盛大场景。卢纶《送魏广下第归扬州》曰:“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4]卷276 P3125勾勒出江面浪花朵朵,江帆依次而来的海上景象。杜牧《扬州》“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4]卷522 P5963则是蜀船往来扬州最好的例证。“阛阓星繁,舟车委露”[11]卷455 P2315,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车船往来的繁荣景象。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载“自扬州入江,东连大海,是通往日本的南路大道;溯江西上,至九江而南,可达洪州(江西南昌),沿赣江、北江转向交州、广州,可远航东南亚、东非各国;自九江而西,经鄂州(武昌),西、抵巴蜀。”[12]P375反映了港口城市扬州的国际性,以及在国内外物资运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东南七道浙江东、西、宣歙、江西、鄂岳、湖南、福建以及长江上游的益州、荆州的各种财货,皆可由水道运抵扬州。”[12]P375
威尼斯式的水城,运河水路交通便利,权德舆《广陵诗》云:“八方称幅凑,五达如砥平”,[4]卷328 P3669展现了扬州运河水路交通的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