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道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故事开头的浮士德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他的一生都在进行各种学问的研究和探讨,但却被魔鬼靡非斯特选为代表与上帝进行打赌,喝过魔汤的浮士德变成了一位气宇轩昂的翩翩少年,他与少女格雷欣相爱,最终却酿成了一场悲剧。以前的他生活枯燥乏以致重回年少的他渴望过充满激情的自己追求的生活,他沉于享乐渴望爱情,在《浮士德》第一部中他谈了恋爱,却失去了孩子。第二部中浮士德开始有了更多的欲望,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全力参政,帮助罗马帝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通过平定内乱获得海边封地,直至老死。浮士德不顾危险接受了魔鬼靡非斯特的挑战,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与魔鬼作斗争,这本身就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的人的价值理念。“你听呀,快乐不是我所图.我要在内在的自我中深深领略,领略进全人类所富有的精神,至崇高的,至深远的我都要了解,要把全人类的苦难堆积在我的寸心,我的小我便扩大成全人类的打我。”[5]浮士德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于一心一意的为人民谋福祉,他想要创造惊天的伟业,他厌恶尘世,勇敢的走出书斋不再沉溺于浪漫的爱情,摒弃了庸俗的政治生活。为了造福人类为人类谋福祉,他开始为人民群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是他的一生。他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依从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带领人民群众开疆拓土为了人民能够有更多的土地,甚至帮助人民改善生活。他已经不是那个只停留在书斋的知识的探讨者、研究者形象,而是一位领导人民群众开疆拓土的英雄者形象。同时他也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帮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他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文献综述
(三)人文主义思想的伟人
歌德的《浮士德》内容来源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马洛的悲剧以及德国的民间传说,虽取材于前两者但他的成就已经完全超越前两者。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他的身上担负着为人民谋幸福解放人们思想的历史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位巨人他站在时代的前列,他的思想、行动都是具有典型时代意义的,他努力引领人民群众开疆拓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是一位哲学家、文艺家、军事家、科学家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思想家,是资产阶级的一位思想家,在新旧时代的交替过程中它能够摒弃旧的封建思想勇于同封建思想进行斗争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新思想,他能够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同无产阶级共同奋斗为人民群众谋出路、谋幸福。在政治方面,他通过自己的博学参与国家政事帮助朝廷解决了经济危机,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朝政另一方面也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经济稳定的生活。他甚至远赴希腊带兵打仗保家卫国,在国内他带领广大人民填海移山、修坝筑堤、建造房屋、种植耕耘。在剧中浮士德是个文武全才、足智多谋、目标远大的品质。歌德通过众多人物的口述以及各种生动事件的描写,将浮士德这些美好的品质展现出来,他从没有对自己的事情感到满足致使他的一生能够不断的在奋斗、在追求,他渴望自己成功但对他来说成功是没有终点的。我们从歌德与助手的一次对话中不难发现歌德对主人公进行了一次评价:“浮士德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死前,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6]在激烈动荡的社会中,浮士德能够从时代的漩涡中走出来及时接受新时期的新思想并能够帮助广大人民走上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他的这种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大结晶是前进的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他是一位成熟的、高尚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