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特殊的乡土背景营造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范小青并不是纯粹的乡土作家,了解她人生经历的人都知道,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长在城市的,在农村的时间其实很短。然而这并没有影响范小青对乡村世界的关注,关心那些在贫瘠的土地上挣扎的农民群体,对于范小青来说,短暂的乡土生活是她创作的心灵沃土,让她将更多的关注聚焦乡村。在范小青的作品中我们不难读出她对农民的偏爱,她对农民的淳朴善良和小聪明带着她明显的情感倾向。也因为她特殊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范小青写的乡土有她个人独特的地方,相对于其实作家将视野放到传统乡村的农民身上,范小青关注的更多的是处于城市边缘的乡土文化,是生活在现代城市和传统农村夹缝中的农民的形象。
我们就《赤脚医生万泉和》中“后窑”这个村庄来谈谈特殊背景的营造,书中写到“这个位置不只是我在我们院子里的位置,这还是一个人在一个村子里、在一个世界上的位置。如果要想知道我在村子里的位置,还得画一张全村的图,这个村子叫后窑大队第二生产队。如果要想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事情就更复杂了,我们先要知道这个世界叫什么。但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世界叫什么跟我们没有关系,更何况,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想知道我的位置。”[1]小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展开,通过万泉和之口向我们展示一个中土乡村的社会。作为一个中土乡村的社会,后窑的主要成员当然是农,还有万人寿这样的“医”,有蒋先生这样的知识人,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着传统的村落。然后在这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却出现了有着现代西医观念的涂三江,被文革影响下放的马丽一家,后来又出了万小三子这样的商人,裘奋斗这样的律师,尤其是万小三子和裘奋斗,他们的成就基本上溢出后窑的地理边界。而作为文章叙事视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他虽然是万人寿的儿子,却是城市里来的医生涂三江的学生,而且曾作为一个工人,短暂地在一个做假药的村镇工厂上班,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接受过一定现代观念的农民,这就让后窑这个地方蒙上一丝神秘的色彩,这是在新时期的乡土文学作品才会出现的文学现象,也是范小青独特的文学创造。
关于《赤脚医生万泉和》的政治背景,小说中写到“插队”、“下放”、“批斗”、“包产到户”等等,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小说的时代政治是和后窑的日常生活的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人物的生活这些政治也就不复存在。那些被下放的干部和知青来到后窑,他们在一定程度代表的是上层政治的阶层,他们的到来使得底层的人民开始觉醒到上层政治的影响,所以在马同志夫妻俩被下放之后,由于裘二海没有为他们安排好的住处和生活,马同志抱怨的说他们不是自己想要下放的,是毛主席让他们下放的,如果后窑不对他们好一点,他们以后回到城里去要告诉毛主席[1]。所以当时身为大队书记的裘二海立马改变开始的安排为他们重新规划,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上层政治和底层人物的融合,在后窑这个闭塞的村落里,城里的上层政治依然渗透到了这里。初此之外小说中还提到了从外地来的农民,因为他们土地的贫瘠导致他们没有土地可种,所以他们纷纷离开家乡,来到异地,而后窑的很多农民由于进入打工没时间种地,于是他们将不再种的地租给这些外来人去耕种,这是两个村落之间的交叉,是现代文明和古老村落文明的碰撞。这种空间上的融合并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对象,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中土乡土政治的集中表现。还有裘二海对“炮打司令部”的理解,“… …无论什么人,打炮的也好,被炮打的也好,都会生病的,生了病,都要请医生,所以医生总是不能全部被炮打死的”。[1]后窑的时代政治在经过好几次变迁之后,它的姿态与社会相融合。杨念群认为“在现代的医疗事业史中,政治的叙事存在悖论,政治不再是单纯的纯净化过程,地方的传统和人际的网络的关系利益也开始偏离一定的方向。”这些和绵长的乡村世俗和传统有关。后窑所展现出来的风土人情、世俗风貌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与当时社会所普遍存在的世俗传统的交融。在后窑,我们看到的是患有脑膜炎的万泉和一生做的最辉煌的事大概就是帮万小三子夹出毛豆和帮万全林的脚做手术,可惜这只是他误打误撞的结果,所以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可笑的事,万泉和给人治病都要先去请示他爹万人寿,而那个时候万人寿已经瘫痪了,而作为乡村有经验的赤脚医生万人寿和有着现代西医观念的涂三江在给万里梅治病时却迟迟找不到病因,阴差阳错之下万里梅却因为吃橘子吃多了治好了病。“赤脚医生”体现了一个乡村社会的政治的变革,他们怀着一腔热情试图改变农村医疗的现状和尴尬的局面,但是社会的现实很残酷,人的力量是那么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