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通名中很多是人们对客观环境的地形地貌的认识和称谓,如山区关于各种山体的名称较多,沿海关于海域的各种通名较多,周口地区也不例外。周口地处中原,多为平原地貌,可谓一马平川,放眼望去一片空旷,就有“漫野地”一词;偶有小土堆,也是“土谷堆”。因为少有水田,所以人们把耕种的田地称为“地”,去地里干活叫“下地”,种小麦的田地叫“麦地”,种玉米的田地叫“玉米地”。这些都反映了周口的地理特征。
2.风物词
各地都有一系列不同的与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设施有关的词,那就是风物词。在南方,有许多和米制品有关的名称,“米粉、米线、米酒、米糕”,而北方则有许多和面制品有关的名称,“拉面、烩面、挂面、手擀面、刀削面”此外还有“烙饼、蒸馍、花卷儿、扁食、包子、窝窝”等等,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不同的风物词汇的产生。周口地处中原,地势平坦,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杂粮为主,所使用的地方方言却是另外一套。“用小麦磨成粉”,周口叫“磨面”,磨成的粉状物就叫“面”,而南方则叫“面粉”,以区别于“米粉”;用“小麦”粉制成的条状食品,周口叫“面条”,南方只叫“面”;“稻米”周口方言叫“大米”,南方只叫“米”;用稻米煮成的干饭,周口方言叫“米饭”,南方只叫“饭”。这些名称反映了周口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的不同饮食文化特色。
3. 习俗词
习俗词,主要是反映各种民风民俗的语词。周口方言文化词的研究是离不开分析富有周口地域特色的陈楚民风的。周口作为陈楚故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到现在为止依然保存着许多女娲、太昊、伏羲等人类始祖的神话传说和原始的崇拜遗迹。位于周口淮阳的伏羲太昊陵赋予周口这片地区以神奇的地域色彩,每年初春,来自全国各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奔赴淮阳上香祭祖,场面委实壮观,这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赶庙会”,赶庙会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从二月初二到下个月的三月初三,历时一个月。在这种繁华的景象和富有乡土气息的氛围中,一些寄托着伏羲文化的载体和实物也便应运而生了,如“泥泥狗”、“布老虎”就是这一文化内涵的代表。他们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周口人民的心灵,成为周口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内在标志。“泥泥狗”、“布老虎”、“二月庙会”等这类记录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实物的方言特色词汇,就是周口地区土生土长的方言文化词。
4.观念词
观念词应该算是一种比较深沉的方言文化词,它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的喜怒哀乐,包含着很具体的而且很具特色的含义。
汉语方言与地方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中国的地方戏,因为地方戏的生命力就在于使用方言土语。周口地区最盛行的戏曲形式是豫剧、越调和道情,在这几种戏曲唱词中就包含着大量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方言文化词汇。如周口人形容吝啬到死也要抠小钱的土财主,叫“老鳖乙”。《李天保吊孝》一剧中“假妲己”想方设法榨出地主张忠实的钱来,这叫做“活捉老鳖乙”。在周口方言中,也有很多和地方戏曲有关连的方言文化词,这类文化词大多是谚语俚语。如“罗卷窝里出粗梆,越调底子掺皮簧”、“曲子小,越调大,梆子唱戏好打架”、“淫曲子,浪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花鼓戏拉魂腔,迷住小伙子大姑娘”、“一清二簧三越调,梆子罗罗梁山调”、“一坠二曲三唱梆,四股弦、五调腔,751平七越八二簧”、“一清二簧三西调,罗卷花鼓胡乱套”“宁可三天不尝饭和茶,也要听桑振君唱投衙(桑振君:豫剧演员)”、“铁皮蚰子叫三天,不如老少迷手一翻(老少迷:越调艺人李小银)”、“听了老少迷,就像吃桌海参席”、“瞧了‘玻璃翠’,三天不瞌睡(玻璃翠:豫剧名老艺人高保太)”、“三茶山、八卦山、扬州打擂、绿牡丹、落马湖里玩舟船”这一地道的周口方言文化词语在幽默中隐藏着或是讽剌或是喜爱或是委婉,实在耐人寻。这种乡音土调所散发出的侉俗情,与周口地区观众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具有天然的亲和感应,真切踏实,感情浓厚,美感也油然而生。
- 上一篇:金庸小说爱情模式的传统性研究
- 下一篇:论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改编
-
-
-
-
-
-
-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