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的研究也向粒径更小的颗粒物方向发展,主要集 中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对大气浓度的影响研究[6]、组分研究[6]、对颗粒物成分分 析方法[2]、物理特征[4]、检测分析方法[6]、监测技术[1]、净化技术等[1]。例如,王 坚采用 TE2300 四通道采样器,同时采集了鼓浪屿、集美监测点的 PM10、PM2.5 水溶性组分样品,通过离子色谱对水溶性组分进行分析,发现 SO42—、NO3—、 NH4+ [7]是 PM10、PM2.5 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份。对 PM2.5 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
时,主要采用离子色谱(IC)技术分析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物质的组成、利用液相色 谱(LC)或色质联用(GC-MS)等技术对颗粒物上吸附的多环芳烃等有机物质[8]进行 研究。颗粒粒度的分析技术主要有激光散射、图像分析法[9];监测方法主要有滤 膜称重法和光散射法;目前常用的净化技术包括吸附法、等离子催化净化技术[10]。 现今大部分研究都是采用时间分辨率较低的仪器对大气颗粒物中的某种成分进 行针对性地观测,再进行研究,缺少系统性、整体性。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 2015 年对厦门市四个监测站点(溪东、洪文、鼓浪
屿、湖里中学)从 6 月到 9 月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强化观测,每日连续定时记录 厦门市大气监测站发布的大气颗粒物、SO2、NOX、气象数据并定量进行分析。 通过采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评价厦门市夏季的大气环境质量情况,从计算得 到的污染指数值来判定厦门总体污染状况, 并判定厦门市夏季大气污染级别和 指出主要大气污染物,比较系统地分析了 PM10、PM2.5 等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以及危害,结合厦门当地的自然环境,给予厦门地区针 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对厦门四个监测站点的大气颗粒物、 SO2、NOX 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每日定时记录,应用 excel 和 origin 数据处理 软件对厦门市的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决策管理提供一定的理 论依据。
2 研究数据和方法
2.1 研究区地理环境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由厦门岛、鼓浪屿等众多小 岛屿组成,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海岸线蜿蜒曲 折,是地理条件优越的天然的海峡性良港,有史以来就是我国东南部沿海对外贸 易的重要口岸。厦门市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 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城市 化水平较高。厦门市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电子、化工、机械类为主,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其次为交通运输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厦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同时,也承受着环境方面带 来的巨大压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大气污染
不断加剧,已大大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以 PM2.5 和 PM10 为代表的大气 污染日趋严重,造成区域和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对人体健康 和环境都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