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期日本小泉研究室对液体激光推进进行的研究,利用微推进单元为微型卫星提供姿态控制,使其能在深度空间提供线性推力,为微推进技术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8]。
3国内激光推进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末启,中国展开了针对激光推进技术的科研项目。20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第一次开始了激光推进基础实验摸索论文网。九十年代末,国内大批科研院所进行了探索性实验,如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装备指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9] 等。开展了针对激光驱动模型飞行、激光等离子体飞行物理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验。
2005年,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将焦距10mm、质量为4.2mg的航天装置用脉冲能量13J、频率加为50Hz的TEA CO2激光器推进到2.6m的高度,飞行时间为1.75s[3]。200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张杰团队利用飞秒激光开展了激光推进实验[29],冲量耦合系数超过8.5dyne/W,实现了长距离内的稳定推进。2006年,团队使用最大脉宽能量7ns、800mJ的激光器研究了碳靶材、铅、铜以及铝的烧蚀特性,实验说明得到的气体压力与冲量和靶材相关[9]。
2009年,程建中试验使用用TEA CO2激光器烧蚀掺有不同半径的金属颗粒、不同浓度、不同元素的PVC靶材。实现发现,未掺杂的PVC靶材与掺杂后的PVC靶材的比冲相比,在不同功率大小的激光烧蚀下后者提升明显[10]。
2013年,解放军装备学院在北京建成了中国首个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实验室会大大推动我国在激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推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