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3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率的因素的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获取之后,为了使其达到最高的絮凝效率,研究人员对其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也就是说,学者们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怎样的一个条件下能对污水的絮凝率达到最高。当然,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菌种不同,他们所得到的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也不同。

    张晓杰[9]等筛选出一株高效凝剂产生菌MF1,在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2℃、摇床转速为120 r/min培养条件下,培养48h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85.88%。陈文明[12]等人对产生菌RF-32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最佳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8h和30℃,发酵液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RF-32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为84.32%。

    絮凝剂产生菌的组成成分及其配料比严重影响着絮凝剂产生菌的产率。陈晓[10]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B-3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得到培养基最佳C源、N源、无机盐质量浓度比为10:5:1。陶然[11]等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Pseudomonas putida B6最佳的培养基成分配比(gL-1)为葡萄糖15、果糖3、KH2PO4 1.0、K2HPO4 3.0、MgSO4 0.1、NH4NO3 0.8、(NH4)2SO4 1.5、酵母汁0.2、NaCl 0.1。论文网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培养一段时间后,研究者用其进行絮凝实验。并发现了絮凝反应的最佳条件[12]。刘其友[13]等人发现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0.33 mL·L-1,废水pH值9.0、废水温度35℃、添加辅助金属离子Ca2+。

    同时,还有其他很多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张冬[14]的研究发现加入0.6mL的1%CaCl2和絮凝菌液投加量为0.1mL时,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3%以上。李妍[15]等人发现,少量的Ca2+能够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能力。Tae-Hyeong Kim[16]研究了OLRs和HRTs对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影响。

    4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探究

    微生物絮凝剂是带有电荷的生物大分子,关于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己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前后提出了多种有关学说。

    如Grabtree的PHB(poly-β-hydroxybutyricacid)酯合学说,Butterfield的粘质学说和Frideman的菌体外纤维素丝学说等。Grabtree的PHB酯合学说是根据他的生枝动胶菌积累聚-β-基丁酸(PHB)提出的,适用范围面窄,只能解释—部分由PHB菌体引起的絮凝现象;Frideman发现部分引起絮凝的菌体外有纤丝,认为是由于细胞外纤丝聚合形成絮凝物,因此提出了菌体外纤维素纤丝学说,但此学说不能解释大部分絮凝现象[17]。

    根据絮凝剂加入水中后,主要是通过双电层压缩、电荷的中和作用、网捕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使颗粒间排斥能降低并最终发生凝聚和絮凝的理论,人们提出了普遍接受的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的吸附桥联作用机理、电荷中和机理、卷扫作用机理和化学反应机理[18]。

  1. 上一篇:PAA模板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进展
  2. 下一篇: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1. 单室双推发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红外诱饵剂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国内外主要气体发生剂配方研究现状

  4. 磷酸锂催化剂的制备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 催化剂上积碳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6. 电泳沉积技术研究现状

  7. SOI材料抗总剂量辐射性能...

  8.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9.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0.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1.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2.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3.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4.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5.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6.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7.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