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明[11]等人在2001年根据水下枪械的特点,组建了水下枪械坡膛压力测量系统,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实验。对坡膛压力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包括工作介质的变化、水深的变化、弹头质量的变化等。文献综述
王昌明[24]等人在2005年又针对水下枪械的枪口速度与后效期的最大速度有较大的差异,常用的内弹道计算已不适用,建立了水下枪械内弹道模型,分析了水一下枪械内弹道符合计算的难点,提出了在水下内弹道计算中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符合计算参数。计算实例表明,利用其方法可缩小协调参数的范围,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为水下枪械内弹道计算建立了新的方法。
葛晖[14]等人基于MATLAB/Simulink模块化仿真方法,建立了潜射导弹运载器水弹道的仿真模型,开发了仿真软件。模型与软件适用于不同发射条件与复杂力学环境下各种运载器的水弹道预报、设计与仿真研究。对某型潜射导弹运载器进行了水弹道设计与仿真,并进行了海试验证。
狄长安[16]等人讨论了不同水深对水下发射装置最大膛压和弹丸出膛口速度影响的实验现象,提出了将水深的影响折算到次要功中去的思想,提供了不同水深内弹道的计算方法,并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蔡廷湘[26]从技术角度对发动机水下点火,水下发射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着重分析了水下点火,发射方式和空泡过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出水弹道、水下航行体冲击振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l)大深度变深度,变航速和全天候发射是潜艇发射导弹着力追求的目标,采用发动机水下点火技术和弹道控制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唯一手段;(2)水下垂直发射技术是潜艇水下发射战术导弹的发展方向;(3)为提高水下发射武器的作战能力,作战水平并适应现代海战的要求,自抛发射应是潜艇水下垂直发射战术导弹和采用水下点火技术的发展方向。
刘育平[10]等人为提高火炮在水下发射的初速,水下炮炮口设有挡板。通过水下发射时弹丸膛内的受力分析,考虑射弹前方压缩空气形成的激波压力,结合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水下炮内弹道模型。而且以某口径水下炮发射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水下炮的膛压和速度曲线,并得出与常规火炮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在水下枪械及水下弹道的研究上,国外的研究水平领先于国内。国内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入水弹道、试验模拟及测试、空泡模拟、理论预研等阶段,水下内、外弹道的研究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没有研制出能装备部队的武器系统,在这方面还是差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