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标准曲线 - 27 -
2.4.5 精密度实验 - 27 -
2.4.6 稳定性实验 - 27 -
2.4.7 回收率实验 - 28 -
2.4.8 样品溶出度与原研究比较实验 - 28 -
3 全文总结 - 32 -
参考文献 - 33 -
致谢 - 35 -
1 绪论
左乙拉西坦的化学结构与现有的抗癫痫药物并没有具体的相关性,它是一种吡咯烷酮衍生物。左乙拉西坦抗癫痫作用的确切机制至今还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多种癫痫动物模型中评估了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作用。左乙拉西坦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的大鼠点燃模型的点燃过程和点燃状态都具有抑制作用。这些动物模型对人体特定类型癫痫的预测价值还不明确。体外和体内试验显示,左乙拉西坦抑制海马癫痫样突发放电[1],而对正常神经元兴奋性却并无影响,显示出左乙拉西坦可能选择性地抑制癫痫样突发放电的超同步性和癫痫发作的传播。左乙拉西坦对电流或多种致惊剂最大刺激诱导的单纯癫痫发作也没有抑制作用,并且在亚最大刺激和阈值试验中只显示了微弱活性。但对于毛果芸香碱和红藻氨酸诱导的局灶性发作继发的全身性发作观察到具有保护作用,这两种化学致惊厥剂能模仿一些病人伴有继发性全身发作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特性。左乙拉西坦在浓度高至10 μM时,对多种已知受体并没有亲和力,比如苯二氮类、GABA、甘氨酸、NMDA、再摄取位点和第二信使系统等。体外试验显示左乙拉西坦对神经元电压门控的钠离子通道或T-型钙电流也没有影响。左乙拉西坦并不会直接易化GABA能神经传递,但是研究显示,其对培养的神经元GABA和甘氨酸门控电流负调节子活性是具有对抗作用的。在大鼠脑组织中发现了左乙拉西坦的可饱和的和立体选择性的神经元结合位点,但是此结合位点鉴定和功能目前还不明确。
1.1 癫痫
癫痫(epilepsy)又被称为“羊角风”或者“羊癫风”, 是一种以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症。按其病因可分为症状性、原发性、状态关联性和隐源性癫痫4种,原发性癫痫除可疑遗传倾向外,并无其他明显病因,其通常在某一特殊年龄段起病,具有特征性临床以及脑电图表现,有较明确的诊断标准[2]。
1.1.1 发病机制
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部位以及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可表现为发作的运动、感觉、植物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它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1)异常神经元痫性放电的发生
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兴奋-抑制反馈机制,以文持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癫痫即是兴奋过程的增强,抑制过程的减弱。正常情况下,每一种神经元都有节律性的自发放电活动,但频率较低。在癫痫病灶的周围部分,其神经元的膜电位与正常神经元有不同,在每次动作电位发生之后出现阵发性去极化偏移,并产生高幅高频的棘波放电。在历时数十至数百毫秒之后转入超极化状态。
(2)痫性放电的传播
当异常的高频重复放电,使其轴突所直接联系的神经元产生较大的兴奋型突触后电位,从而连续传播。异常放电局限于大脑皮质的某一区域时,表现为部分性发作。若在此局部的反馈回路中长期传导,则导致持续性部分性发作。通过电场效应及传播通路,也可扩及同侧其它区域甚至一侧半球,表现为杰克逊发作。当异常放电不仅扩及同侧半球而且扩及对侧大脑半球时,引起继发性全身性发作。当异常电位的起始部分在中央脑(丘脑和上部脑干)而不在大脑皮质并仅扩及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时,则表现为失神发作;而广泛投射至两侧大脑皮质和网状脊髓束受到抑制时则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研究
- 下一篇: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酶法合成聚苯胺的研究
-
-
-
-
-
-
-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