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可编程控制器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互相结合之后开发的一种可以使用于 工业环境的新型通用的自动控制设备。随着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编 程控制器不仅和计算机的一样能完成逻辑控制,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讯、网络等 功能。可编程控制器的体积较小,编程简单,而且维修也很方便,同时它的抗干扰能力 较强,可靠性较高,控制系统方便,这些优点使其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控制的众多领 域,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进程。

    1.2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的产生

    在可编程控器出现以前,继电器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电器自动控制系 统,由于设备体积大、接触寿命低、可靠性差、布线复杂、故障排除、维修和故障排除 等缺点,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1960 年以来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诞生于美国的汽车制造领域,用其来取代继电器电气控制系统,用以实行逻辑判断、计 时、计数等顺序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它的功能逐步扩展,不再具有原有 的逻辑控制的意义。所以把逻辑两个字去掉,变成可编程控器,一开始一直被简称 PC, 但是会跟个人计算机的简称混淆,为了有所区别,就将可编程控器简称为了 PLC。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先提出了 PLC 的概念。以前那时候生产汽车的流水线的自动控 制系统基本上都是以继电器控制装置为主,汽车的每一次变型都必修将继电器控制装置 进行重新设计和安装。伴随着生产科技的快速发展,汽车型号也更新的越来越快,因此 继电器控制的安装就要经常的进行重新设计和安装,这个过程既耗费时间工力又耗费材 料。于是为了能够提高生产效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 1969 年公开招标,要求能够用全

    新的控制装置来取代以往的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 10 项招标指标: 1)编程简单,可以在现场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采用规模化结构。

    3)可靠性比继电器控制装置高。

    4)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体积。

    5)可将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

    6)成本要比继电器装置低。

    7)可直接用 115V 交流输入(美国市电为 115V).

    8)输出为交流 115V,2A 以上,能够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

    9)方便控制装置的扩展。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为 4KB。

    在 1969 年末,美国数字公司 DEC 自主研发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 PLC,并成功的运用 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这类新型的智能化工业控制装置很快的在美国其他 行业中运用起来,到了 1971 年,PLC 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冶金,造纸等众多行业。

    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受到世界工业控制界的高度重视。在 1971 年,日本在从美国引 进了这项科研技术的基础上很快的研发出了他们国家的第一台 PLC。到了 1973 年,西欧 国家也自主研制出了第一台 PLC。1974 年,我国也开始对 PLC 进行研制,到了 1977 年我 国研发的 PLC 开始在工业上进行运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半导体技术也随之迅速崛起,其中最快的就是微处理 器和微型计算机技术,从 70 年代中期以后,PLC 逐渐进入中央处理器的领域,输入输出 模块和外围电路也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不再只是具有判断逻辑的能力, 还具有数据处理、控制和数据通信等功能。

    1.3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在微处理器以及数字通信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各自工业领域都出现了计算机 控制的身影。它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厂的需求,还有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很多有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1. 上一篇:AT89C52单片机的六位电子密码锁设计+电路图+源程序
  2. 下一篇:AT89C51单片机的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电路图+程序
  1. PLC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梯形图

  2. AT89C51单片机的防盗报警器设计+电路图+程序

  3. STC89C52单片机的金属探测器设计+PCB电路图

  4. 单片机AT89C52控制步进电机...

  5. AT89C51单片机的电炉炉温控...

  6. AT89C52单片机的六位电子密...

  7. AT89S52单片机数显电子秤的设计+电路图+程序

  8. 网络学习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9. 南派古筝演奏的风格特征以“浙江”筝曲为例

  10. 高中生历史发展性学力现状实证研究

  11. 审计风险及控制研究+审计风险的发展趋势

  12. 冲击过载试验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80500DWT液散货船首部F11C分...

  14. JAVA+ORACLEL电信计费运营系统的设计+ER图

  15. 校园招聘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16. 防空反导新型防空集束弹设计穿甲弹

  17. 脉冲发动机组设计+文献综述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