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霍桑的《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长篇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以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为背景,讲述了在清教政权统治下的海丝特•白兰悲剧的一生以及与她相关的人物命运。本文借助叙事学观点,从文本及叙事话语的角度对《红字》进行分析,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了霍桑巨大的才能;在叙述策略中,霍桑采用的全知全能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叙事方式也很好地把作者所暗示的思想传达给了读者,让读者在解读作品时能根据作者叙事方式的转变体会到作者隐含在深处的情感态度。31918
[毕业论文关键词] 《红字》 霍桑 象征 隐含作者
《红字》是美国19世纪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关于《红字》的研究早已是评论家评论的热点,从经典的清教观、浪漫主义特色等扩展到女性主义研究、原型批评乃至更多的新兴领域,霍桑的《红字》早已在评论界占有一席重要之地。论文网
《红字》是一部极富浪漫主义特色的著作,它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名叫海丝特•白兰的胸前佩戴鲜红字母“A”的妇女的一生以及与她命运息息相关的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医生罗杰•齐灵渥斯和女儿珠儿之间的故事。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爱情在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被视为是罪恶的,他们的爱情结晶珠儿,也被看作是魔鬼的孽种,海丝特因此而在胸前佩戴的那个红字“A”也成了贯穿全作的一个线索。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霍桑在作品中对故事的叙述和故事中人物与事件的选择都有着一番特色。他的宗教信仰与世俗情怀的矛盾与冲突通过他高超的叙事策略很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本文按照叙事学的观点,借助罗钢的《叙事学导论》一书,对《红字》中的叙事策略作分析阐释,感受霍桑两种思想的碰撞;罗钢在书的引言中这样写到:“叙事学家们通常把叙事作品划分为三个相互因依的层面:即文本、故事、叙事话语。” 本文也大致循着这一结构展开。
一、文本的诗意内涵——象征
一直以来,我们分析叙事作品时主要是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这几方面入手,而这里提到的“文本”层面,则是着眼于这个作品中文本语言的有机构成。作品的文本语言是作者思想呈现的最直观方式,通过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故事的前因后果,更重要的是能从中挖掘到隐含的意义。那么作为联接作者与读者重要媒介的文本,它的诞生必定离不开作者的精挑细选和反复斟酌。正如索绪尔认为:“语言,就像人类其他符号一样,具有双重性质,分别涉及两种行为,就是选择和组合,这种选择和组合构成符号行为的基础。” 这种观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但不仅是古诗词,在小说中,人物、景物、场景等的选择和组合也是极为重要的。阅读霍桑的《红字》时,我们应该注意到,霍桑在场景上选择了“刑台”、“墓地”等来将故事逐渐推向高潮,人物上选择了“海丝特”、“丁梅斯代尔”这样两个在人们心中一邪一正的形象,同时又选择了没有确切指义的红色字母“A”贯穿全文,作者这样的选择和组合在阅读中读者应该加以重视。而罗钢提到:“选择的过程产生隐喻,因为隐喻的基础便是某种植根于相似性的替换。” 赵毅衡又说:“如果一个隐喻在文本中反复出现,它就构成了象征,隐喻与象征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也有学者认为,当隐喻的喻指不是一个语象,而是一个或一些特定的精神内容时,就成了象征。” 综合这些,我们便可以从叙事文本的诗意内涵——象征来分析霍桑在《红字》中的选择与组合。 《红字》的叙事策略宗教信仰与世俗情怀的艺术展现: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