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台与墓地——赎罪与束缚的代表
我们知道,对场景的描写和氛围的渲染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作品的主题。《红字》全篇除去前言《海关》一共二十四个章节,其中的第二、十二、二十三章都是以具有象征意义的“刑台”作为背景,我们可以把这几个章节归为“刑台章”,在这三个章节里,故事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同时出场,这样的布局就很巧妙地把小说推向了故事发展的一个个高潮。从海丝特第一次出现在刑台,她以一个罪人的身份站在那里,胸前佩戴着标志罪恶的红字“A”,接受世人和上帝的惩罚,而此时的丁梅斯代尔面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虽没有站在公众眼前的刑台上,却早已出现在了自己内心的刑台上;到第十二章牧师“夜游刑台”,此时的丁梅斯代尔饱受内心的煎熬,身体和灵魂都已枯萎,“他的心为一个巨大的恐惧所控制”, 而齐灵渥斯却一直像魔鬼一样,折磨着别人的同时自己也站上了刑台接受身体和心灵上的拷问;再到最后,他们又都一起出现在刑台,一生所有的罪都在这里得到了各自的惩罚,丁梅斯代尔终于在世人面前坦白七年前本该在刑台说的话,虽然当场死于刑台之上,却和海丝特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了他们各自精神上的重生,而齐灵渥斯也因自己罪恶的行动出卖了灵魂。从一开始,“刑台”就以见证者的身份出现在小说人物的生活中,而又以“犯罪与赎罪”的象征形象来结束了人物的生命。霍桑在选择用“刑台”这一标志着罪恶的意象来作为主要场景并让主人公三次在这相会,这样的选择和组合也就能从侧面反映出罪与罚这一主题,这也正好印证了霍桑的主张,即“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拯救”。
除了“刑台”这一主要场景,霍桑还选择了墓地、监狱、森林等这些带有神秘的哥特式气氛的独特场景,当然这些独特的场景也有它们自己的象征意义。比如,《红字》的第一章就先这样写到:
新殖民地的创建者们,不管他们原先计划建立的是什么样的人类美德与幸福的乌托邦,一定会在处女地里圈出一块做墓地,另一块修建监狱,因为他们认为这两者都是殖民地草创时期不可或缺的东西。
而在这章结尾又提到:“野草显然有着跟这块土壤意气相投的东西,因为这块土壤早就让文明社会的一朵黑花,监狱在它上面扎根蔓延。”
这两段描写在开篇之处就给读者交代了墓地和监狱在当时的地位以及它们根深蒂固的影响;又如齐灵渥斯在墓地里采集替人治病疗伤用的草药、从坟头开出的心灵秘密之花、小珠儿奔跑跳跃于墓地之间等等,墓地和监狱也就因此变成了罪恶与恐怖的符号,也象征了在清教统治下,政权的权威以及人们无法挣脱的束缚。而17、18世纪的新英格兰,社会风气是紧张的,受清教主义的影响,对于可能危及他们生活方式的人,清教政体是无法容忍的,他们政权的权威,正如“凸面镜”下的物体一样,被放大到极致。而触犯法律的海丝特•白兰和她胸前象征罪恶的红字“A”,在面对这“凸面镜”的时候,“印出来的红字被变形放大了,成了她全身最显著的特征。事实上,她似乎完全给红字遮住了。” 这也就是为何会出现海丝特绣的一手好刺绣,但“从来没有人来求她为新娘刺绣遮盖在她们纯洁的羞赧红颜上的白面纱”的原因。 《红字》的叙事策略宗教信仰与世俗情怀的艺术展现(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