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三岛由纪夫《春雪》与《奔马》独特的死亡美学观(3)

时间:2020-10-21 17:00来源:毕业论文
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的表层,包含了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清显的过于安静孤独的性格,厌恶剑道,勋恰恰弥补了这些,清显被压抑

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的表层,包含了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清显的过于安静孤独的性格,厌恶剑道,勋恰恰弥补了这些,清显被压抑的性格,在《奔马》中被勋统统得以放大。然而勋又过于暴烈,崇尚死亡,崇尚鲜血溢出之美,清显的优雅,静谧则弥补了勋的不足,清显与勋都在人格上存在缺陷,只有单方面的同一性质的性格,这就不得不造成他们命运的悲剧性。

二、体现主题:美的危险性与暴烈的死亡美学

两部作品的主旨存在的共同点:

    《春雪》和《奔马》都体现了三岛对生命之美的思考。三岛崇尚年轻之美,鄙视年龄增长后的丑陋,他曾这样表示道:“我的信念是,老年是丑陋的,只有年轻才具有永恒的魅力,老年人的智慧灰蒙迷茫,年轻人的行为晶明透亮,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无论在思想上,行为上都会变得越来越坏。人的生命历程,可以说,是一种倒置的,走下坡路的过程。” [2](p91) 清显因爱情抑郁而死,勋因纯粹的理想切腹而死,原本年轻的生命可以大放异彩,然而却永久地定格在了20岁左右,他们在年轻的生命中为爱情为理想,践行着自己的高雅与激情,生气勃勃的生命却走向死亡,而这种也就自然而然地印证了三岛的“年轻之美”的美学观,死亡使他们的年轻的生命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美。

这两部作品,同时也包括《丰饶之海》中的其他两部,都体现了三岛的死亡美学。借主人公死去又轮回的故事,揭示死并不意着结束,死亦是是通往生的,生死的轮回使得某一个体的生命得以延续。尽管是以不同人物得以表现,但追根溯源,其实实为同一人。然而在轮回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彻底的改变,死亡的宿命感却始终无法逃脱。“因果关系如水之激流,恒相续,不绝。”[1](p396)就像人类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他无法改变曾经的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历史。这种宿命感就是既定事实,无法逃脱,只能一步步走向悲剧的结局。

清显和勋是两类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勋擅长清显所厌恶的剑道,这种激荡的生活打破了清显的优雅,是为清显所鄙视。轮回的过程中,清显肉体虽死,然而他的死的宿命却让勋难逃悲剧的命运。清显曾梦见自己的白木棺材,旁边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棺木旁唏嘘不已。这种暗示性的事件奠定了悲剧的基调。勋则梦见自己身处热带地区,被一条毒蛇所咬,毒素侵遍全身而已。这种梦与梦之间的连接,突显了隐含的死亡的宿命感,而这种生向死,死亦生,不断地轮回,使得最后一切皆空。

不同点:两部作品揭示了三岛“生”与“死”的矛盾观。

《春雪》中的“春”是一种季节的概念,四季更替,“雪”通透,洁净,易化为乌有,这两种意向都昭示着生命的生命的短暂,易逝。然而“春”也是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体现,这就使《春雪》出现了“生命短暂,但清显渴望生,渴望充满生气的生命的想法。”

清显并不是主动去投向死亡的,若是真的甘愿离开人世,就不会出现与本多繁邦,在瀑布下的再次见面的约定。在聪子出家后,清显郁郁寡欢,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青春易逝,一事无成,年华虚度······对自己的人生所持的都是否定态度,尽管是全盘否定,但因为爱情,清显没有丧失对生的渴望,依然每天去寺庙请求见聪子一面,然而作为他唯一的、“生的信仰”的聪子却早已剪断尘世的情感,精神上与死无异。在这一信仰被断送后,清显已无活下去的希望。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崩溃,使得清显不得不走向死亡,最后通过生命轮回的方式使得自己的生命又一次得以出现。 三岛由纪夫《春雪》与《奔马》独特的死亡美学观(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32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