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内河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平台技术研究(5)

时间:2017-02-09 19:22来源:毕业论文
3.1.2 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系统的功能同AIS系统一样,能够检测船舶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在监管的范围内不存在盲区,受气象、地形和水面波动的影


3.1.2  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系统的功能同AIS系统一样,能够检测船舶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在监管的范围内不存在盲区,受气象、地形和水面波动的影响小。GPS系统的缺点是在通信信息量大时容易发生拥塞,且GPS是有偿使用的。要想使用GPS系统,必须备有船台设备且公网通信畅通。
基于GPRS/GPS的船舶交通动态监控网络平台主要由5个部分构成,包括GPS终端设备、数据传输线路、网络设备、服务器、监控终端。
3.1.3  雷达监控技术(RADAR)
雷达子系统是VT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VTS实施交通监视、收集船舶实时动态信息的理想技术手段。其主要用途是:监视船舶航行及发现违章行为;监视航路标志及锚泊情况;引导船舶进出港及锚泊,保障引航安全,提高船舶航运效率;提供船舶动态信息;协助进行船舶调度、港区作业、航道工程作业及海难救助等。雷达系统能够获取监管范围内在航船舶动态数据,所有的监控目标都是可见的且跟踪的目标数是不受限制的。雷达系统的缺点是雷达在运行时,存在监控盲区、数据精度不高且信息量少。当然要使用雷达系统,必须要在岸基上建立雷达站并联网。
3.1.4  电子标签识别技术(RFID)
RFID作为低成本长江航道小型船舶的船舶流量识别。RFID应用系统通常由标识特定目标物体的电子标签、接收电子标签信号的阅读器以及应用软件组成。RFID的功能是检测船舶身份标识、船舶基本信息和船舶进出港信息等,且RFID使用方便、无额外费用、不受气象条件影响。RFID的缺点是检测船舶流量的距离较短,只能获取船舶航行航区间信息。在使用RFID时,其接收端必须要联网才能够进行信息传输。
3.2  信息传输技术
长江航运智能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传输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由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组成,其中有线网络主要利用光纤实现沿江各站点和数据中心系统的连接,无线网络利用无线宽带实现船一岸、船一船间连接以及不适宜有线网络地方的连接。
3.2.1  有线网络传输
岸站与监控中心是采用光纤来进行信息传输的。光纤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其数据传输率能达几千Mb/s。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从长远文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文护成本会非常低。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3.2.2  无线网络传输
无线网络传输方式适宜于船岸交互的信息传输。常用的传输方式有:无线公网、无线网桥、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适用低速、短距离信息采集场合,无线传感网络具有自组织特征。随着无线传感网络模块传输距离增大以航标为结点,构建标岸船信息传输系统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无线网络传输模块低成本使该技术在内河特别是小型船舶上应用具有潜力。
3.3  信息存储技术
为了体现长江航运信息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在信息存储方面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库来存放海量的数据信息。分布式数据库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方式适合于单位分散、职能分散的部门,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降低通信费用、提高响应速度,允许各职能部门将采集到的信息就近存放在本地[9]。 内河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平台技术研究(5):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275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