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不同的挤压方式加工后的组织变形情况如图1.6所示,由此图可以看出,A方式进行多道次挤压后,材料在X、Y轴方向的组织变形较大,晶粒形状被拉长;C方式的特征是经过偶数道次的挤压后,晶粒回复到挤压前的形状;Ba方式与A方式相比较为接近;Bc方式则与C方式较接近,Bc方式特点是挤压后晶粒在三个方向上都获得了变形,并且在3个方向上变形都比较均匀,在挤压4n道次后,晶粒恢复为挤压前的形状。这种挤压方式能够更有利于迅速形成等轴晶,因而也是ECAP实验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变形方式,本实验中也正是采用这种变形方式。
90年代中期V. M. Segal[25]研究了变形方式A、C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指出C方式能更快地获得大角度晶界,这是由于在挤压的过程中,试样受到剪切,晶粒发生滑移或重组。并且在C方式中,晶粒和亚晶同时还会出现大角度的旋转,从而造成位错密度增加,加快了大角度晶界的形成。Ferrasse也认为C方式比B方式更有效。但是后期的试验表明[26],利用Bc方式对材料进行挤压变形时,对形成大角度晶界是最有效的。由于在Bc方式下,试样在相邻道次间转了90°,所形成的两个剪切平面的夹角是120°,剪切变形在两相互独立而且成一定角度的面上进行,由于这种剪切的双重性,使得Bc方式更容易也更快的形成具有大角度晶界的等轴晶结构。
采用塑性变形法制备超细晶材料其主要思想是在材料内部获得大的累积应变量来实现细化[27]。虽然不同的剧烈塑性变形细化方法在工艺上各有优缺点,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剪切变形来打碎材料内部组织达到细化的效果。从剪切变形的剧烈程度,工艺的复杂程度以及对材料的适用范围来看,等径角挤压变形是最有利于晶粒超细化的工艺途径。 超细晶镍的组织和性能研究(5):http://www.751com.cn/cailiao/lunwen_1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