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ANSYS铜钢感应加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2)

时间:2018-09-13 16:44来源:毕业论文
4.3 感应加热线圈的高度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27 4.3.2 结果分析 27 5感应加热实验验证 29 5.1 实验设备 29 5.2 实验过程及结果对比 30 5.2.2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3 感应加热线圈的高度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27
4.3.2 结果分析    27
5感应加热实验验证    29
5.1 实验设备    29
5.2 实验过程及结果对比    30
5.2.2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1
5.3本章小结    32
结  论    33
致  谢    35
参考文献35
1绪论
1.1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数值模拟是在计算机利用软件上模拟出一个特定的实际案例,非常类似于履行一个物理实验。这时分析人员就可以不用去实验室实际操作,更不用浪费实验材料,就可以根据模拟得到实验后同样结果。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某一特定机翼的绕流,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并将这个模拟结果放在荧光屏幕上显示,可以看到流场的各种细节:如激波的存在形式,它的位置、强度、流动的分离、表面的压力分布、受力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等。总之数值模拟可以形象地表现出实验同样的结果。所以,我们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形象的将铜钢感应加热温度场表达出来,我们可以以此来研究影响温度场的各个变化因素。 
1.2背景科研项目情况简介
    1955年Peaceman与Rachford研发的交替隐式解法(ADI)是数值模拟技术的重大突破。该解法不但非常稳定,而且处理速度快,所以在包括石油,核物理,热传导等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1958年Douglas,Jim和Blair,P.M第一次模拟了毛管压力效果的水驱。1959年,Douglas Jim和Peaceman D.W第一次模拟了两文两相,这标志着现代数值模拟技术的开始。他们的模拟器里和实际实验一样,全面考虑了实际的相对渗透率,粘度,密度,重力及毛管压力的影响。    
    60年代数值模拟技术在数值解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由Stone在1968年推广了的SIP(Strong Implicit Procedure)。这个解法可以很好地将非均质油藏和形状不规则油藏模拟出来。还有一个突破是时间隐式法,这个方法能够用来有效解决高流速问题。60年代其他方面的发展还有1967年Coats K.H和Nielsen R.L首次进行了三文两相模拟,而且提出了垂直平衡模拟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方法。1968年Breitenbach E.A在1968年发表了三文三相模拟解法。    
    在70年代也有很多数值模拟方面的突破,其中Stone发表了三相相对渗透率模型,利用油水和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油、气、水三相流动时的相对渗透率,该技术现在还在被广泛应用。70年代的另一项主要成就是由Peaceman提出的从网格压力来确定井底流压的校正方法,就是现在通用的Peaceman方程。70年代还有取得的进步是在组分和热采模拟方面,1973年Nolen J.S描述了考虑油气中间组分分布的组分模拟,同时Cook提出变黑油模拟来进行组分模拟。Shutler在1970年发表了对两文三相模型的蒸气注入模拟。70年代在EOR方面也取得了极大进展。    
    80年代最大的成就是Appleyyard J R和Cheshire I.M发现及发表了嵌套因式分解法,该解法运行非常稳定而且处理速度很快,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解法。基于这种解法,Cheshire I.M在1981年与John Appleyard和Jon Holmes成立了ECL公司,该公司主要研发数值模拟软件。80年代另一个主要发展是组分模型,虽然在之前说过,组分模型在60年代就已经推出,但是那时候推出的组分模型运行很不稳定。80年代提出的体积平衡和Yong-Stephenson方程解决了组分模型稳定性问题,使组分模型可以稳定的被广泛的应用。在80年代,还有Ponting D.K提出了角点网格来模拟模型,这样可更加真实地描述油藏。     ANSYS铜钢感应加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2):http://www.751com.cn/cailiao/lunwen_230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