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引入了很多教学辅助手段,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大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基本上仍是以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学习新概念和定理——例题讲解——学生模仿解题——教师总结评价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已经持续很多年,学生的发展基本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数学思文的训练,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极少。[1]
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它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亲身实践。而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质疑。根据对扶沟县几个小学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错误认识:
(一) 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
《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有些教师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有夸奖、表扬和肯定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对学生一地夸奖和肯定。
案例1:计算:99×25+25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哪几种方法解答这道问题呢?
生1:99×25+25=2475+25=2500。
师:你做得很好!很正确!
生2:99×25+25=25×(99+1)= 25×100 = 2500
师:你真聪明!方法真简练!
生3:99×25+25=(90+9)×25+25=90×25+9×25+25
=2250+225+25=2500。
师:你真棒!你的解法真有独创性!
反思: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文,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可教师缺少有针对性地评价,一地表扬。结果由于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前提,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会增加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就、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有的教师为了突显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往往会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形式,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只要有疑问,无论问题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通过讨论这一方式来完成。
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异分母分数?大家分组讨论讨论。
生:分母不相同的分数是异分母分数.
师:大家再讨论一下: 是异分母加法吗?
生:是的。
师:你们合作的真好!真棒!
反思:这样的课堂活动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合作意识了吗?显然不是。以上教学片段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的讨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教学中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当真正遇到有挑战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学生个体又无法解决时,才应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不单是小组讨论这一形式,还有相互提问、“打靶子”等合作学习方式。但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1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