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结构体系 学历教育 普通教育系列 学前教育 小学 初中 高中 专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本科
中等职业学校
国民教育系列
成人教育
电大教育
业余教育
自考教育
函授教育
非学历教育
图2-1(钱新芬制于2012年5月)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不同的学者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不同。詹姆斯•科尔曼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向人们提供达到某一规定水平的免费教育;第二,为所有儿童,不论社会背景如何,提供普通课程;第三,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进入同样学校的机会;第四,在同一特定地区范围内教育机会一律平等。 瑞典学者胡森认为教育公平有三个层次: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这三个层次通常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张华认为教育公平具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不分种族、性别人人平等地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观念;教育公平的目标包括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质量的公平;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的公平,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分配的公平;指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章毛平认为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在不考虑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差异情况下,拥有同等机会获得同等教育资源,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才能达到。 王善迈认为作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教育公平置于整个社会环境背景下进行分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他将教育公平界定为:在宏观上指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人人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在微观上指教育者同等地对待每个受教育者。
综合理解这些学者对于教育公平的诠释,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公正性、平等性和合理性的结合。现行的教育制度体系是否具有公正性的最高的判断标准是是否达到帕累托最优,即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的状态。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否具有正义性的最高判断标准是是否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即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但是无论是帕累托最优还是帕累托改进都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教育制度体系总是以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社会整体的利益,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对于被伤害的群体必须给予救济和补偿。因此,城镇居民作为现行义务教育后教育体制的受益者必须将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让渡出来,补偿利益受损的农民。而教育的平等强调的是人人拥有相同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种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不应该因为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自然和社会差距而改变。教育体制的合理性与公正性、平等性的最大差别是,在判断教育体制的合理性的时候把效率因素考虑在内了。效率与平等一对矛盾体,效率和公平如何协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不同的时期,政府对于教育的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另外,许多学者在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中都提到了教育机会均等。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言,义务教育后教育机会均等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既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考虑到了教育的平等性和正义性,又从国家发展效益的角度上考虑了教育的效率。因此在我国义务教育后的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均等尤为重要。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5):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