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书院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2)

时间:2020-01-14 21:38来源:毕业论文
鉴于以上异议,本文比较认同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中对书院的解读:书院是新生于唐代的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它源自民间和官府,开展包括藏书

鉴于以上异议,本文比较认同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中对书院的解读:“书院是新生于唐代的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它源自民间和官府,开展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等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传播的必然结果。” 

书院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兴起、发展、鼎盛和改制几个阶段。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书院出现了许多它特有的教学方法,其中有许多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891年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书院,收徒讲学,讲授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也涉猎西方文化和科学。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万木草堂培养了诸多思想者和学者。他们的思想对中国近代乃至当代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以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为研究视角,以点带面,管窥近代民间书院教育的得失,进而彰显其对当代民间书院教育的意义。

一、万木草堂书院成立的背景及发展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又号西樵山人、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为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少就博览群书,泛览程朱陆王、佛道之学,并受到经世致用公羊学派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后又历游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了许多大量的西方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康有为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实行维新变革,方能救国。1888年,康有为利用进京应试的机会,写《上皇帝书》恳请皇帝变法维新,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举家迁到广州。在广州,开始讲学。也许是因为受到康有为草民身份上书的名气影响,正在学海堂书院读书的陈千秋、梁启超等人纷纷前来向康有为请教。在请教中,梁启超等人无不被康有为的学识所折服,都纷纷向拜康有为为师。许多青年学子亦是慕名而来。学子越来越多,康有为应陈千秋、梁启超的请求,于是租赁长兴里的邱氏书屋作为讲堂。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书院——万木草堂,取“将倾之大厦,必须有万木之扶持,而非一木所能胜任” 之意,从政治舞台退入三尺讲台,宣传他的思想。

虽然万木草堂一再搬迁,不过在称呼上,人们都习惯地将康有为以前办过学堂的地方统称为“万木草堂”。万木草堂的三度搬迁,在某一意义上,也诠释出了书院教育的发展在这一时代已经登上了不可超越的巅峰。

二、康有为万木草堂书院教育思想体系

    康有为自办万木草堂开始,便以书院为阵地,传播维新变法思想。他的变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他的教育思想,由教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书院教育思想体系。

(一)万木草堂的教学宗旨

康有为希望通过讲学的方式,唤醒民众自立新生、奋发图强的意识。他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设自己的国家。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写道:“故人所以异于人者,在勉强学问而已。夫勉强为学问,务在逆乎常纬” 。万木草堂的教学内容以及书院的管理方式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而进行的。培养新式人才是康有为办学的出发点,也是他的目的。梁启超曾写道:“中国学风之坏,至本朝而极,而距今十年,又末流也-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学者一无所志,一无所知,惟利禄之是慕,惟帖括之是学,先生初接见一学者,必以严重迅历语,大棒大喝,打破其顽旧卑劣之根性,以故学者或不能受,一见便引退,其能受者,终身奉之,不变塞焉,先生之多得得力弟子盖在于是。” 为了实现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目标,康有为以“逆乎常纬”的特殊方式招收学生。这种独特的招考方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正是这种招考方式,使万木草堂聚集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书院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451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