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宁鸿彬语文教学思路设计分析(2)

时间:2020-07-16 20:12来源:毕业论文
(二)线索切入法 抓空间转换,是线索切入的典型,往往运用到说明文和描述某个处所的记叙文中。在这些文章中,紧紧抓住作者行文的线索,紧随作者

(二)线索切入法

抓空间转换,是线索切入的典型,往往运用到说明文和描述某个处所的记叙文中。在这些文章中,紧紧抓住作者行文的线索,紧随作者的行笔,曲径通幽,才不至于被落下,或觉得无趣。笔者认为这样设计别出心裁。心理学家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将人的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所吸引。考虑到中小学学生注意力特点和说明文和处所记叙文较为枯燥,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初读文章的措施,吸引学生。宁先生利用空间转换的特点,以注意力转换为线索,设计出画示意图的方法。通过这项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注意发展的规律,提高初读的质量。在《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故宫博物院》布置学生边读边画出印刷所、博物馆的建筑布局。[2](p26)在借鉴时注意的是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不能本末倒置。

(三)指代切入法

宁鸿彬先生非常注意指代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宁先生向学生细讲了代词指代的位置作用。据笔者所知,指示代词的归类,功能,分类,目前语言领域还没有定论。宁先生巧妙避开这些,将以确定的立论讲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中指代的对象。在《济南的冬天》中教师以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提出“这”的指代的内容。从而发现“这”在这里代指全文的内容,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全文内容进行挖掘。[2](p23)有些文章中不用指示代词“这”“那”代指,而使用含蓄的语言一笔带过或人称指代等将事件、人物、物品浅浅待过。作为读者有可能无法理解或忽略这个问题。但作为教师,宁鸿彬先生非常注重文本的理解,在《有的人》中,教师要求学生初读后把这首诗前四节中的“有的人”全部换成具体的哪一种人或哪一类人

宁鸿彬语文教学思路设计分析(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63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