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我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3)

时间:2021-01-28 22:04来源:毕业论文
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时,常常觉得很困难,主要缘故有二:一是对词汇理解不透彻,二是缺乏语法知识。 但是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知识基础,才能

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时,常常觉得很困难,主要缘故有二:一是对词汇理解不透彻,二是缺乏语法知识。

但是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知识基础,才能了解文意,欣赏文章,从而体会其中的文化。对于文化,褚树荣老师曾提出“三文合一”的主张。“三文即是文字理解、文章欣赏和文化渗透。文字的理解、文章的欣赏是重点,文化的渗透更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难点。”[2]三文地位不相上下,同等重要;学习过程更要把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三者角度不同,目标却一致。文字的理解、文章的欣赏是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和欣赏,而文化的渗透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在对文言文文本的把握之外,通过联系历史和教师参考书,再结合教师自己的感受,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从而才能将文化“渗透”进入学生的学习当中。”[3]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上课下时间,多方面参考,学生才可能充分的理解、较好的欣赏、自然地渗透。

二、文言文教学个性化

(一)适当拒绝“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研究,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的义务,而是一项能够带给教师愉悦和快乐的劳动。”[3]我们是由学生一路走到教师的岗位,既作为教学接受者,也扮演教学教授者的角色。深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更倾向接受怎样的教学,语文教师如何教授会更感兴趣。而现在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千篇一律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有时可称得上“成功”达到目标,但同时也丧失掉很重要的一点——“有趣”。文言文课上的“有趣”,是成功文言文课堂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若将文言文教学比作一顿丰盛的美餐,文本是新鲜的食材,个性化则是厨师的烹饪方法,而“有趣”是调品,一顿餐做的美与否,品尝者是最有话语权的。因而个性化的“有趣”,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就需要首先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现在这项基本功也有问题出现。拿到一篇文章,有些教师并不是认真的阅读课文,寻找解读文章的突破口,反而是去找捷径,一得借助教参、参照教案或是因循守旧,甚至照搬网络。其实每一次设计教学,对于师生都是全新的成长过程。每一阶段每一年的心路历程都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所变化,几年前和几年后所讲的课程几乎没有变化,甚至照搬参考资料都是十分不利于师生学习的。在这个资源越来越丰富的环境,产生盲目崇拜外来资源,不去自我思考,造成语文课引导者的自我缺位,这种 “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并不见得会得到认可。

我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3):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91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