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遇冲击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在相对完善的大众化教育原理上,利用教室上课、模范引导、反省思维及良性熏陶等可控的形式进行集体式教育来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然而,微博具有的实时性和不可控性,让社会各个阶层开始意识到信息的传播正逐步失去控制,大量与老师所讲、与书本所记载相反的、难辨真假的信息出现,大学生在思想上难以理解并对此产生困惑和疑问,甚至开始对普世价值观的应用是否正确产生质疑。而且,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单调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愈发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三)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素养受到质疑
学生能够利用微博学习更多的知识,关注实时新闻,能更全面及时的了解世界,微博使得信息广泛的传播,大学生的思维在利用微博的各个环节上得以丰富和扩展。微博平台所发布的多维度的信息在大学生中得以快速的流传,原本有大量信息的具有领先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承认:他们并不了解所培养的这群年轻人平时都在思考什么,他们有哪些需求,这些学生平常所说的和所想的新鲜事物自己从未曾听过,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没有丝毫的兴趣,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微博)等已经知晓。大学生思维的变化过程以及心理上的需要随着信息量不断的增加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想要及时了解并开展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工作,提高其时效性,那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时俱进的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
(一)微博视野下校园网络舆论的不可控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低预见性
微博是一种新产生的社交平台,为使用者们创造了一片更为辽阔的区域,其具有用户种类繁多和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平台中大量公共议题进行传输和讨论。对利用微博的主要方式进行调查,其数据表明,39.5%的使用者社会热点问题,65.1%投身到相关焦点问题的探讨中,这可以说明大学生非常热衷于了解时事新闻、热门话题而且乐于评价。再者微博将移动电话和计算机作为其传播媒介,并且其信息主要还是通过手机移动通信网络来传输,信息在发布之后,通过该传播方式不断地得到转发、评论,使得这条信息在微博平台上迅速的传播开来。微博使用者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总体上具有相似的意见和行为,如果信息快速的传播出去,微博这个年轻的群体在心理上会很快并且轻易的产生共鸣。此类主要的传播群体分散于世界各地,言论具有十分迅捷的传导速度且所包含的信息极具广泛性,信息的传导者或者其受众容易受到“突出自我”等想法的诱使,采用传统方式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整体把关,其效果将得不到合理的保证,很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应有的成绩和进步。学生在高等院校的学校内学习并接收主流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强大的平台,其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计划能够有效的运行,可以预期载体和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能够预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于特定的受众必须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教育内涵和方法等。迅速发展的微博文化改变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为了达到增加关注量,成为公众热点的目的,而使用过激的行动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形中难度进一步加大,要实现可预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难上加难。登录微博的群体性效应,使得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扑面而来,信息传播的空间完全得不到限制,有效的监督更是无从下手。各种信息汇集在一起,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可以预期的性能降低,思想政治的教学人员想要在短时间内学习高校大学生所了解到的信息类别以及判断是否能作为有利信息使用的难度加大。因为不能明确的认定教育对象,那么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很难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其开放程度过大。【3】陈维祥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有足够多的跟随者,传播病毒的能力就会发生突变。”他的这一预想已经成为现实,病毒式的信息传播在现实社会中相当难以控制。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7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