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确定问题测试(DIT)的局限性
虽然DIT在测试个人的道德水平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理论基础成熟,也久经考验,但其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是DIT本身的局限性,包括情境选择,以及测试时的理解偏差;另一方面是直接利用DIT测试会计学生道德推理能力是不合理的,会计有其专业的独特性,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DIT 工具使用751个两难情境故事,它们与真实的商业情境中遇到道德两难困境,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有限的情境势必影响研究效果的信度和效度。这751个故事能否充分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道德两难情境受到学界的质疑,而且这751个故事与真实的情境显著脱节,这必将影响到情境的有效性。
其次,DIT测试中“事件拉力”效应有可能存在,当被试对一些情境有特殊的感觉或者觉得异常熟悉,就会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不自觉地运用不同层次阶段的道德能力。当某一情境是被试所熟知,有过深入的了解,那么测试的结果就会失去可靠性。而且个人对一个道德情境的认知常常受到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职位的影响,而传统情境因为缺少商业背景,可能导致测试者忽略职业角色。
最后,DIT中的两难情境用于广义的个人道德水平测试犹可,但是将被试定位成会计专业,那么这751个情境在反映个体位于会计领域的道德发展水平上就存在明显问题。即使是将传统的DIT情境换成与会计相关的情境,也因为会计情境的选择问题而使工具的有效性受到质疑。Welton(1994)发展的针对于会计人员的道德测量工具中,包含四个不同的会计两难问题:审计程序;信贷拓宽和银行破产;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费用报销。这四个道德困境涉及的会计情境并不全面,主要与审计和银行业务相关。Throne(2000)发展的用于测评类似领域人员道德水平的工具包含751个会计情境,这751个情境全部是改写自知名事件,工作在会计领域或者与会计领域相关的岗位中的人员对这些情境可以很好的认知以及决策,因此最后的工具测评结果可能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被试的真实水平。还有另外一部分的局限性来自于被试不一定是与之情境相关的会计人员,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具有可靠性。这两项研究都对原有的DIT做出改善,期望更加符合自己实验样本的实际情况,来达到自己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样针对我国的实际社会现状,不可能直接拿国外针对于自己国家大环境的测试工具来研究我国样本的情况,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设计出针对于我国背景的量表。
在传统的DIT的基础上开发新工具,主要要考虑的是情境的选择问题。要测试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就需要选择合适两难困境,打破原有DIT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良,开发出特定的适用于国内实际情况的ADIT。 实践活动对会计学生道德推理能力的影响研究(7):http://www.751com.cn/kuaiji/lunwen_1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