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田径运动员水平的飞速提高,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增大,运动损伤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频繁。跳远运动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备复杂的技术动作。运动员通过快速助跑,在短距离内达到最大速度,通过积极的踏板完成起跳,在空中尽可能的控制身体姿态,尽可能的飞行较远的距离,最后落地,构成一次完整的跳远动作。在助跑阶段,运动员通过肌肉积极发力提速到最快,这过程中下肢肌肉承受极大的力量,需要有良好的肌肉力量作为支撑。在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将助跑速度最大的转化为向前向上的起跳速度,在踏板、缓冲、起跳过程中,需要运动员下肢肌肉和关节承受巨大压力,这对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和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力量要求极高。在腾空和落地过程中,跳远运动员要对身体平衡进行控制。完整的跳远动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由此可见,跳远复杂的技术及起跳瞬间所承受的巨大力量身体肌肉和关节承受巨大压力,落地后身体平衡的控制,都决定了跳远项目运动损伤的高发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伤。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跳远运动损伤成为了当今田径训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结合跳远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训练规律,潜心研究高校跳远运动中学生不同部位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减少训练比赛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其的身体健康,延长运动寿命。并为我国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跳远训练和比赛时避免运动损伤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选修课程教材《运动损伤与预防》中对运动损伤的定义:外界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使其器官或器官在解剖上或功能上的破坏,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称为损伤,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1]《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中指出:运动损伤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发生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运动项目、运动环境和装备等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生在人体运动系统,但也包括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骨伤科的范畴,是运动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人体结构、器官组织等特征将运动损伤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肌肉拉伤、骨折、软组织挫伤、关节脱位、关节韧带扭伤、皮肤擦伤等。按损伤的程度: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轻度损伤是指受伤后在不影响身体健康情况下,仍能够按照训练计划,进行正常训练,同时不会使伤病加重的为。中度损伤指在伤后减少伤患部为活动的情况下,仍可进行其他部位训练的损伤;重度损伤指伤后完全不能进行训练,需进行长期休息治疗;按损伤的病程分,瞬间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为“急性损伤”,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骤起,表现为红、肿、热、痛等;长期局部负担过重,由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劳损,陈旧性损伤为“慢性损伤”,特点是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渐起,表现为酸、麻、胀、疼等;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损伤”。如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伤口流出称为“开放性创伤”,如擦伤、刺伤等;若伤部的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称为“闭合性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按损伤的组织部位划分:颅脑伤、颌面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部伤、上肢伤、下肢伤。[2] 体育与健康学院田径跳远专项学生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对策的探讨(2):http://www.751com.cn/tiyu/lunwen_4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