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当下男女旅游者网络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调研不同性别在网络旅游消费中的行为差异,对调研结果汇总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对提高网络旅游用户体验给出意见和建议。
1.3.2研究意义
国内的网络旅游通常指的是旅游者通过网络来安排自己的旅游路线,并制定好所需要的交通方式和住宿条件等等,在没有导游服务的情况下,自由计划并享受服务。国外学者对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的课题存在很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网络旅游消费行为的文献研究相结合,来验证不同性别在网络旅游消费中的行为差异的假设,为网络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添加了新内容,更好的了解网络旅游用户体验,可以为旅游企业的网站建设提供方向,完善产品信息,制定更好的决策方案,提高旅游网站的营销收益,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走向成熟。
2.理论基础
2.1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学源于英文Customer Behavior。从18世纪到本世纪50年代,消费者行为学初具雏形,研究中引入了心理学理论但却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随着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以及生态经济学家被进一步要求参与消费者行为研究与发展的变量研究。西方学者对消费者行为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进行了研究。前者从生态学出发探究环境与人类消费行为关系,后者从市场营销和推销人员视角来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
综合西方学者的不同的观点,消费者行为的本质有五点:
第一,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寻找、获得、使用、评定和处理,希望能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西方经济学家将利益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包括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他们认为消费者发生一系列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所需的利益。
第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必然反映一定的心理现象。所谓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一定的心理现象控制着消费者行为,控制着不同的经济活动发生,因此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反映了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变化,西方学者将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与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紧紧结合起来。
第三,社会群体是由个体消费者组成的,且个体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受社会文化环境所影响。所以西方学者为了探索消费者群体消费中的行为以及互相之间如何影响,将社会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以及人类文化学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研究中。
第四,消费者可以细分为不同的角色,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这些角色包括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和使用者。西方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一个消费者可能是一个或者涉及多个角色。另外,在探索消费者过程中提到“顾客”这个名次,对此有学者认为消费者与顾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顾客”通常被认为是指从某特定商店或公司进行购买的某个人,而“消费者”一词则被认为是指从事上述定义中所推出的各种活动的任何人。
第五,消费者行为始终处于一定生态环境之中,并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与影响。
通过以上陈述,可得出消费者行为是一个由感觉与直觉、记忆与思维、情感与意志感和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消费者履行生活中的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这样的互动过程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和推销产品时,要深入分析了解消费者行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护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者生态环境,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差异、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