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社会工作人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部分,在缓和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0年5月25-26日召开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又面向全社会公开颁布了《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纲要》中首次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入进来,提出建设目标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 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站在推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相关理论界定
1.1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社会工作实践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但社会工作发展程度却因为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及社会发展趋势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相应地,各国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1]5。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1]5。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1]5。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1]5。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威特默尔(Wit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2]4。史坡林(Siporin)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2]6。
诸多的定义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提供了途径,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内涵大致可概括为两点:
(1)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的特定值的指导下使用,以帮助他人。社会工作发展慈善事业,从一个充满爱心的崇高事业,具有鲜明的助人的特点。其次,社会工作,和一般帮助他人的社会工作专业活动之间的区别在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美国《社会工作年鉴》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工作,不论其工作对象着重于个人或团体,均协助其依特殊的需要或能力,配合社会的需求,使其获得社会关系的调整与生活的改善 ”[2]。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不仅尊重执着的敬业精神,同时也为从业者提供职业指导,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况。此外,社会工作也已制定了一套专门的技术,方法,从而成为当代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