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不同学者有其不同看法。Mclagan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培训与发展、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发展的三者有机结合;Rothwell则指出,人力资源开发是由组织开展的所有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和开发活动,它把组织中的个人需求以及职业理想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既提高员工个人满意度,又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国内,专家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赋予人力资源开发以定义,潘金云等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挖掘人的潜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过HRD使人具备必要的体力、智力、技能参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萧鸣政等则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群体或个体体力、智力、技能、品德与逻辑性的利用与塑造的过程。这些观点对于人力资源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经济学理论和效绩理论。
学习理论的关注点经历了由个人层次到组织层次的转变,即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学习活动,来满足组织的发展需求,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由此产生。其中,组织学习理论关注的是组织系统层次上的学习,该理论认为个人层次的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学习型组织则是一种能不断适应变化、灵活且极具创造力、能开拓未来的组织,主要由系统思考、共同前景、思维模式、团队学习和个人进取五个要素组成。
系统理论是戴明哲学的核心内容,据此观点,一个系统应该是开放的,系统内部的各要素相互依存与作用,从而为系统的整体目标作出贡献。因此,以系统理论来看待人力资源开发,就不能把人力资源当作系统内一个孤立的事件,而应该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
经济学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础理论,据此理论,人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人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提高生产率进而为组织带来价值,而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的一个核心内容,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作出分析,进而论证这部分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效绩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源开发完成了由以“学习”为中心到以“效绩”为中心的转移,具有重大意义,使人力资源开发真正与提高绩效相挂钩,效绩主要有个人、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而效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能力、激励、环境、动机和期望、技能和知识、效绩的标准等。
2大杨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1大杨村简介
大杨村是连云港市灌云县的一个普通村庄,位于连云港市与宿迁市的交界处,并且324省道横穿全村,所以交通便利,商旅频繁。全村有300余户,共1500余人,有耕地1500余亩,由于缺少水资源,村里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是花木。最近十年来,大杨村的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打开了大杨村贫困落后的局面,大杨村创办了本乡唯一的砖瓦厂,养鸡场、造纸厂也陆续建立,为村里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加,家家盖起了二层小楼,但是,大杨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性增长,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常住人口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与老人,村里唯一的小学也倒闭停止授课;由于养鸡场与造纸厂的缺乏有效监督,村里的环境污染也越发严重。
2.2大杨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2.2.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杨村实用人才队伍有了雏形,各类人才数量已达到50人,占全村人口的3.3%,其中种植养殖能手15人,占人才总数的30%;技术推广人才5人,占人才总数的10%;能工巧匠25人,占人才总数的50%;创办经济实体者2人,占人才总数的4%;行政管理人才3人,占人才总数的6%。可以看出,能工巧匠在大杨村的实用人才队伍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凭借自己的技术特长,要么在村里开个门市,要么到外面承包工程做,经验丰富的他们还常常带学徒,使得越来越多的村民步入到能工巧匠的行列;在种植养殖方面,起初只有1家“花木大户”和1家“养鸡大户”,由于这两家的收入成倍提高,且他们都乐于传授自己的经验,分享劳动成果,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现如今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花木种植产业链以及肉鸡供应链;5个技术推广人才成了“科技示范户”,他们主要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兽医与农机推广人才,主要是大中专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富于活力,在村里推广最新的农业发明与农业技术,使全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村里还创办了粉丝加工厂与造纸厂,对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农作物桔梗的回收利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给村民们带来极大的启发思想,工厂不是城市的专利,农村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企业。这支人才队伍是大杨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农村经济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