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用GIS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选择、空间布局等研究越来越广泛[1]。现如今在国内,吴建军根据医疗机构,现有的交通网络,交通流量的变化和人口密度,做出最好的医疗机构位置估计[2];王雪涓指出医疗卫生设施的选址应该符合分级性和可及性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千人指标、用地指标、容积率等指标要素[3]。国外区位研究中,理查德L莫尔就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研究[4]。大多数研究只是对设施选址进行假设和分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现有设施的选址进行优化与评价,这导致很多研究对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GIS对淮安市清浦区的医疗设施空间布局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并且引用LA模型,对清浦区的医疗设施布局进行改进优化,对清浦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完善提供指导,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清浦区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区,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清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940毫升,日照2130—2430小时。清浦区总面积为277km2,总人数为30.82万人。其下辖4个街道,51个社区,5个乡镇,30个村。清浦区街道有清江街道、浦楼街道、闸口街道、清安街道,乡镇有和平镇、武墩镇、盐河镇以及城南乡和黄码乡。
清浦区城乡建立社区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69个,2008年疾病控制中心在对实验室重新建设中投资近40万元,并建立艾滋病处筛实验室,在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自行筹备大量资金,购进几十台先进仪器设备。新建医疗用房5000平方米[5]。清浦区的医疗设施整体呈现北密南疏的局面,城乡医疗差异较为明显。数字化结果数字化后的研究区域图
2.2 研究方法
⑴ 服务区分析
服务区分析是指一个设施在一定的空间服务范围内,分析设施的空间服务范围,从而体现了该设施的规模大小、可达性、用户选择行为的综合影响。划分服务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类比法、领域法、重力法等。服务区分析是对公共设施现状空间布局是否具有合理性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服务区范围内的人口潜势等指标来表现出服务的覆盖性、公平性、可及性等现状特征,从而为公共设施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⑵ 空间可达性分析
空间可达性分析是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便捷程度,使用最短的距离、最短的时间或者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资源与服务。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方法囊括了区域可用性分析和区域可达性分析。区域可用性是研究范围内的医生数或病床数与人口总量的比值,区域可达性是利用交通网络中各网络节点的相互作用,而计算出的机会大小。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包括比例指标模型、两步移动搜寻法模型、最近距离模型、重力模型、机会积累模型等方法。
⑶ 位置分配模型
LCooper[6]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位置分配模型,其又称之为区位配置模型,LA模型的重要作用是改进指定设施在空间位置上的配置问题,为设施空间布局供给解决方法[7]。位置分配模型不但被学者们用在了新设施的最合理区位选址,也应用于对已存设施的空间位置的分析评价和优化[8]。在位置分配模型中,一般把要研究的设施作为设施点,而请求点为位置已固定的设施服务的对象。请求点和设施点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用点来表示。因此,设施点和请求点是位置分配模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GIS的发展,Arcgis10.0以上版本已经集成该模型,使得该模型更易于实现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