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31

    参考文献 32

    附录:当今中国社会居民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 34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追求人民幸福,应当是国家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从昔日的温饱不足发展到如今的总体小康,我国国民幸福感也有了飞跃性提升。然而,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日益加深的社会分化程度,尤其是越来越多元化的个人需求、日渐凸显的贫富差距,以及阶层流动性固着等,这些由于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因素,会导致出相对不稳定、不安全、不公平感,强有力地拖累了幸福感上升的趋向。在此背景下,党和政府给予提升国民幸福感更高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到“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比以往更突出“更公平”的观点,这是党和政府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释放出明确改革信号,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以求得提升国民幸福感。   

    作为分配资源主体的政府,其基本职能应是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全面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同严重供给不足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态势不断扩大;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上各利益主体和社会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日益显现出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如一些地区的老百姓出现了“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出面解决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卫生、基础义务教育、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方面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以提升国民幸福感。可见,从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角度,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缺失的视野下,来研究国民幸福感问题,有其深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

    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能够达到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带来相应的国民幸福普遍提高,表面的成就难掩潜伏的内在危机。可以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来,我们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的公平正义也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党和政府给予提升国民幸福感更高的关注,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以求得提升国民幸福感。

     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缺失问题是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从实践角度来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升国民幸福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因此,公共服务均等化缺失下的国民幸福感研究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 上一篇: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问题研究
  2. 下一篇:昆山公益创投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的作用研究
  1. 公民有效参与政府公共服务初探

  2. 治理视野下我国非政府组...

  3. 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基本公...

  4. 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与社会信任机制的培育

  5. 淮安地区公共服务特点研究

  6.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7. 我国当前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及重建对策

  8.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9.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1.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2.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3.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4.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5.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6.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7.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