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组织公信力的缺失
组织缺乏公信力直接变现为非政府组织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对财务的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的非政府组织中个别人员的贪污腐败的现象。另外,由于政府在某些事务方面过多干预,导致非政府组织带有强烈的政府色彩,官僚化倾向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众对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信心。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失灵的成因
1.法律制度困境
不健全的法律政策环境,是制约现今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功能的重要的因素之一。非政府组织是产生于民间的社会团体,所以其设立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像企业发起那样具有完善法律制度,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仅有的行为准则,没有具体、行之有限的规章制度,使得非政府组织的的参与人员行事难免出格,组织机构难免给人松散的形象。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由于规章的不健全,腐败贪污现象屡见不鲜;处理突发事件时,非规范化的非政府组织效率的低下,导致非政府组织很难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破坏了非政府组织的公正、透明的形象,影响了公民的公信力。
2.双重管理制度困境
政府实施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中,越来越暴露其弊端,它们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非政府专业性和代表性的发挥。首先,准入门槛过高、限制较多,导致非政府组织合法性地位的丧失。其次,影响非政府组织的自治性。由于获得合法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大多数都挂牌在政府的相关部门下,使得非政府组织更多的体现了政府的意愿和选择,这种非政治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服务供给更多的是按政府的权威进行资源配置,这种控制性的管理体制大大约束了非政府的自治,最后,由于是实行的是双管体制,最后会出现权责不清,容易引发管理矛盾,不利于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制度管理监督约束,损害了真正的公益组织。
3.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困境
(1)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我国缺少一套相互统一,相对集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监管机构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往往只限与年度检查,而对非政府组织的信息纰漏、财务公开制度、相关问责制度却没有做出规定。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自律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非政府组织的工作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非政府组织所接受的社会捐款公众都不知道钱花在哪了,怎么花的,花了多少,这些都鲜为人知,过程甚至存在违章操作。这种自我监督机制的直接损害了非政府组织的形象、降低了其社会公信了,弱化了其的监督力度。
(3)社会组织整体外部监督也不健全。一方面,我国新闻媒体缺乏制度化的渠道了解社会组织系统内部的运作方式,只能对表面的问题进行监督,所以监督的范围和力度是有限的。其次由于收益群体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所以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和动员能力都比较低。此外,由于非政府组织服务的都是弱势群体,其监督意识相当薄弱,在加上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果本身就带有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