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缺乏合理有效内部机制
随着我国慈善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其问题也逐渐凸显,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的由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康晓光,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冯利联合编著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2)》于2月29日面世。慈善机构被指在行业自律方面,“口号响亮,行动疲软”。所谓自律措施,具有规范性而没有惩罚性,也就是只是道德层面,而非法律和绩效层面,最终收效甚微,因此自律作为一项“软制度”效果同样无法保证。
慈善机构的公共责任理念不强,一些机构只想获得政府、社会的支持,扩大自身的资金来源,对于资金的运行慈善项目却不关注。有些机构甚至假借公益的牌子而欺骗公众,为自己牟取私利。这些现象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大打折扣,甚至使得一些机构产生了营利倾向。在今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个被利用的慈善,中华学生爱眼工程是一个号称致力于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公益组织,自称已在全国上百个县捐赠3000万元物资。然而实际上爱眼工程所谓的捐赠不是钱和实物,而是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只能到加盟的眼镜店兑换镜片,爱心捐赠卡上每副价值360元的镜片,真实的价格只要30元。一个虚构的中华学生爱眼工程套着慈善面纱,在全国各地上演着一出出闹剧。 慈善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还表现在:一是缺乏专业技能的人才,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官僚现象严重,工作懒散,态度恶劣,对慈善的发展毫不关心,志愿者一般就是有大型活动广泛招募,活动结束后解散的模式;二是内部缺乏民主氛围,决策权往往只掌握在一两个人手里,放纵了贪污腐败现象。缺乏合理有效内部机制,严重的违背了非营利组织在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3.2.2 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慈善机构的内部监督上,监督机制不健全,自律性不强。虽然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机构的信息披露有着相关的规定,但是绝大多数慈善机构并不欢迎社会公众检查其财务状况。内部监督的不完全极大地影响了慈善机构的公信力。社会大众也没有谁会提出查阅慈善机构的会计报表等资料的要求,缺少主动监督的意识。自律意识淡薄,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机构内部缺乏现今的经营理念,仍旧按照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只有爆出“捐款门”,“诈捐门”时候,慈善机构才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新闻媒体的报道,既是慈善机构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巨大阻碍。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机构告知捐助者有多少善款被留作他用,也不知道慈善机构采购救灾物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否存在问题?在当年,关于一些慈善机构乱赈灾款物的传言满天飞,甚至还曝出中国红十字会“每顶帐篷1.3万元”。可见中国的慈善机构在缺少监督机制下俨然已经遭遇信任危机。
- 上一篇:基于聚类分析的快递企业发展差异及对策研究
-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现状与建构
-
-
-
-
-
-
-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