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教师自身故事素养,彰显数学学科本质 12
参考文献 14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各科学习中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备受家长和教师的关注。随着课改的进行,教育界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刻板传授抽象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为改革核心,不断地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心,渴望探索、了解世界。但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科学的学科,小学生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而且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教师需要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喜欢数学、理解数学,合理巧妙地学会运用数学。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其对知识的渴求,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值得开发运用。
故事具有生命力,它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回到实际,服务生产、生活,充分体现其在学科中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故事法是一种教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引入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把有些课程内容故事化,提高小学生学数、识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丰富小学生数学文化知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如果教师纯粹生硬地教授数学知识,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恰当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就能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然而,如何科学运用故事法进行教学,却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 故事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故事曾是世界上许多伟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学手段,讲故事是发展儿童品格的自然方式,因为故事使用吸引而非强迫的力量来教育人,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好故事激起的强烈情感的感受。”①
故事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内容,将相关的简短故事穿插其中,用来说明所讲的内容,或用故事内容代替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故事中悟出其所蕴涵的道理,理解并掌握其中知识的一种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简言之,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搜集、选择故事素材,在课堂中呈现、分析、评价故事,进而设计、组织、开展教学的一种授课模式。
对于数学而言,故事教学法是属于数学情境教学法,为了真实而客观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算理、知识以及与相关的人物、事件和数学史,让学生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并发挥他们的形象思维来掌握数学知识,丰富数学思维想象能力,形成数学观,教师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创改、改造和重组的理念,以数学知识为基石,以故事形式为主要载体,结合一定的数学方式,以启迪智慧的言语来开拓学生思维,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经查阅期刊文献和访谈国内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发现国内很多教学者常把“故事教学法”和“故事教学”两者混淆在一起,实质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以教学策略为主的故事教学是故事教学法,而主要围绕故事本身的教学法才是故事教学。根据教育者对故事教育法的界定,他们认为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展教学的讲课模式,都可称之为“故事教学模式”,他们将其也称为“故事教学法”、或简称为“故事教学”。因此,故事教学法显然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教育者更需要区别两者的本质内涵,以促进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被合理运用,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