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优化导生制,提高创新能力 14
(五)学生加强自我塑造是培养专业素养的关键 15
五、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一、引言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尤为重视国家的教育问题。从最初的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到现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这中间凝聚了无数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探索。据统计,直至今日,我国为了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本要研究的正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就是被学界称为的“新课程改革”。
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随后颁布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于是,新一轮浩浩荡荡的课程改革就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拉开了帷幕。而这次的课改与以往的有所不同,它有着特定的国际和社会背景,适应了我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1. 世界范围内课改运动的兴起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召唤下,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也就引发了教育界新的思考,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各国出于增强综合国力的考虑,都采取有力的措施,大力实行课程改革,比较有影响的比如美国的《2000年教育战略》;英国1988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以及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这些国家的课改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新时代的人才,这也是国家获得长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也应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来。
2. 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确立,更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化趋势日益严重的当今世界,迫切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知识观。新世纪的中国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为了顺应这种文化背景,我国在课改上尤为重视民主这个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学生观,力求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都说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和科技都离不开教育,为了使中华民族不败地立于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必须发展教育事业,课改是唯一的出路。
3. 旧课程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
社会越是发展,教育界的弊端就越是暴露无遗,包括旧的课程体系,比如旧体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论文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难、烦、偏、旧”,脱离生活实际;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导致教育观念落后,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出现高质量的人才紧缺的状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形,我国决定实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含义
在国外,并没有出现教师专业素养这个名词,而是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非常火热,在一定程度上`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我们所说的教师专业素养就是外国人眼中的教师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