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研究方案的设计思路 10
4.2获取事实与证据 11
4.3结论分析及建议 12
1有效的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有效的实验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灵活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在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动手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演示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日积月累的。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我们用语言抽象地去描述某一种现象或对某一名词下定义时,往往不能让学生对此有很大的感触,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常用演示实验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当在课堂上呈现出新颖、有趣、多变的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时,初中生的好奇心便会促使他们去积极思考,在心中产生问题并渴望得到解决,由此,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演示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的眼、鼻、耳、手、脑并用,从生动论文网、真实的直观现象中理解并构建知识体系,这符合中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当课堂演示实验的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便于学生对现象产生立体的记忆,而并不单单只是记忆文字。这种想象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1.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1]。按照皮亚杰(J.Piaget)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可见,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然而,初中教学正是培养他们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演示实验的现象上时,通过教师适当的课堂设疑引导,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由此,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实验经验,同时又起到传授和巩固新知,并及时反馈。比如在介绍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时,通过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观察、认识这三种气体,并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比较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较为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在初中生的观念中有“眼见为实”的观点,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重点观察,指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如在汽化与液化这一节内容中,需要学生观察水的沸腾这一现象。而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多个方面的信息`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加热初期,中期以及沸腾时气泡的变化,并且要记录水温的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明确目标,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演示者,实际上又是示范者,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具有示范性,可能自己并不留意的小细节会被学生看得一清二楚,甚至牢记于心。教师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实验装置、仪器和实验操作规范的典范,它能带给学生标准的实验方法,比如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装置,安排实验操作的步骤,如何读数、记录数据,如何利用所得数据列表、作图,如何去分析数据,如何得出比较规范化的结论。在潜移默化、耳听目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便会与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