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Q的基本情况介绍
本研究主要采取对小学生Q长达一年地跟踪研究了解如下:他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每次考试都位于班级平均水平的中下,属于学习落后生。学习兴趣、主动性较差,不喜欢读书,没有在生活中主动阅读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坐姿不正确,常出现丢字加字改字现象,不会断句等。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读速度每分钟300字左右。”[1]而他每分钟默读在200字左右,低于新课标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有偏差,阅读能力远低于同年级的认知水平,仍处于五年级的阅读水平。
二、小学生Q不良阅读习惯的表现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而“阅读习惯是指通过经常性重复模仿而获得阅读行为,它显示了阅读行为的规律性,能够增强阅读的效率,对学生阅读学习结果的发展特别重要。作为一种操作性行为,阅读习惯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几个方面”。又分为良好地阅读习惯和不良的阅读习惯。经过一年的家教跟踪研究,对Q阅读习惯的不良表现有一定的了解,其不良阅读习惯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坐姿不正确
正确的坐姿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阅读时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保持上身正,两肩齐平,稍作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而他在阅读时习惯性趴在桌子上读书,常常出现一座二斜三趴的现象。坐在书桌旁不到五分钟就开始出现身体歪斜、低头,腿开始从书桌的下面移到外面,有时会翘起二郎腿,胸部紧贴在书桌上。继而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阅读,头枕着一只胳膊肘,另一只手拿着书本,侧着头开始阅读,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不足十五厘米。很多时候,头挡着灯光,导致阅读环境光线较暗,从而影响视力,这样的坐姿会影响他身心的健康。
(二)常有丢字加字改字现象
文章的字词阅读不完整,丢字加字改字的问题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他每次朗读文章时,丢字加字现象严重源Z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在某些句子中总会无意的加上“的”或者丢掉“的”。例如:读“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一天天减少,大陆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读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一天天‘的’减少,大陆露出枯黄在一天天扩大”。或者加上或者丢掉其他字词,阅读中常常出现跳跃性。随意的加语气词 “嗯、啊”,如:“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读为“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着啊!”对于一些词组的阅读也会丢失其中一些字词或者加上某些无关的字,甚至会出现改字的问题,将一个认识的字读为其他字的音,导致句子不通顺。
(三)不会断句
正确的断句,不仅能让朗读具有节奏感,而且能使学生建立文句的概念,了解文句的组合,还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中,长句的断句不准确,有时会一口气读完一句长句,读完有点呼吸不畅的感觉。例如:读“他们瞪了正太郎一会,就悄悄地攀着从地板地下通向上面房间的砖块,爬到镶着地炉的地方”这句,他在读“就悄悄地攀着从地板地下通向上面房间的砖块”一口气读完,中间不会换气,这样的朗读很费力且不流利。读长句时因为停顿、断句不正确,导致阅读不流利,“朗读节奏感不强,唱读问题严重。朗读时停顿的位置直接反映出学生切分句子是否正确,停顿不正确会直接影响阅读理解效果。”[2]对于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无法进行阅读,“实验精神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肝病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这种无标点符号的句子难以阅读,面对文言文更不知所措。期中考试阅读有关标点符号的题,请为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是的 保住了这黄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 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而他将时的后的“,”变为“。”,我们才有这绿树后的“;”错填为“。”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熟练,严重影响对文章大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