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 宁波 女子学校 长老会
1859 福州 毓英女校 美以美会
2.鸦片战争前教会学校办学难的原因
鸦片战争前后一段时间,很多西方传教士已经努力地想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女子教会教育,但总是难以奏效,一直都停滞不前。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1)是,根深蒂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女子永远是比男子卑微的,女子只是属于男子的财产。(2)是,当时的列强是以洋枪洋炮轰开清政府的大门的,这对中国人民来说,不仅是恐惧还有屈辱,所以列强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要排斥。(3)是,中国人民的愚昧,社会上对于那些创办的女学是嗤之以鼻,把学校说成是“吃人”的地方,把学校和传教士看成是洪水猛兽。说到底,还是因为植根于人们心中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作祟,在他们觉得,女子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而不应该接受教育。如今的社会,义务教育都已经普及了,但是文盲还是存在的,而且其中女子的比例不在少数。举一个身边的例子,一个远房叔叔家的姐姐,大我两岁,住在农村,如今她的孩子已经很大。她就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女孩子,我问过她为什么不上学,她很理所当然地说:“哥哥要上学啊,我一个女孩子还上学干嘛?我们这里女孩子基本上都不上学的”。当时我也没有再问什么,只是觉得就算国家的教育措施再好,人们的观念不变,那便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教会教育开始了中国女学,对中国的女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
(二)鸦片战争后,教会女子学校的办学状况
1.鸦片战争后教会女学办学层次的逐步提升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加快了进攻的脚步,他们想要霸占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强迫清政府签定诸多不平等条约,西方宗教以及传教士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随之而来的便是教会学校的不断增加。因为传教士在内地传教的合法性增强,加上舆论偏见日益减弱,使得教会女学在规模、生源以及办学层次等方面获得较快发展。
(1)初等教育的顺利展开
鸦片战争后,教会组织从沿海向其他地区慢慢地渗透,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人们对传教士的疑惧和敌对情绪有所减缓, 一些开明人士愿意送孩子进入教会学校学习, 希望接受较多的西学知识。于是教会学校初等教育得以顺利展开,并逐渐蓬勃发展起来。
(2)中等教育的不断涌现
这一时期,除了初等教育得到了发展,中等学校也在不断增加。教会女子中学数发展很快,很多城市都相继创办了女子中学。在教会发展的初期,中等教育已经算是比较高层次的教育了。很多外国传教士的水平也就停留在中等甚至更低一点。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随着传教士自身水平不断提高,那么教会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就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
(3)高等教育的最终出现
20世纪初,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组织相继出现,于20世纪初成立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开启了教会女子高等教育机构的先河;第二所便是华南女子大学,于1907年5月在福州正式成立;1915年9月17日,在金陵绣花巷成立了教会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这三所大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女子教会教育又进入了更高的一个层次。由于经济政治还有国内外种种原因,前两所女子教会大学都是由女子教会中学演变而成的大学,只有金陵女子大学是一所真正创办的女子教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