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奶奶由于对土地的热爱,对丈夫的思念而不肯搬迁盖校,从而与油麻地小学有着很深的矛盾。这个固执的老奶奶总是想方设法的赶自己养的鸡鸭鹅去学校捣乱,还经常破坏学校种的菜地。也就是这样一个让油麻地师生深恶痛绝的老人,最后死去时送葬的队伍却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过得壮观。在秦大奶奶为了救落水的乔乔差点丢了性命这一桥段中,曹文轩淡化了过程,而直接奔向了结果:“秦大奶奶被人送水中捞起时,似乎已经没有气了。她湿漉漉的躺在一个大汉的臂弯里,被无数人簇拥着往河堤上爬去。她的双腿垂挂着,两只小脚想钟摆一样摆动着,银灰色的头发也垂挂着,不停的滴落着水珠;她的脸颊上有一道血痕,大概是她在水中扑倒时,被河坡上的树枝划破的;她的双目闭的死死的,仿佛永远也不会睁开了。”[2](p245)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会再有生命特征的人,却被孩子们排山倒海的充满温情的叫声所唤醒了。前面是秦大奶奶从水中被捞起时近乎死亡的描写,后面是几百个孩子一声声“奶奶,奶奶”的呼唤,这样强烈的对比不仅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也更让读者觉得曹文轩笔下的死亡,少了些恐惧,多了些感动。最终,与村民们消除隔膜的秦大奶奶却因为想救起油麻地小学的一个落水南瓜而真正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桑桑头上剪下的那一缕头发,那壮观的送葬队伍,是油麻地的人们对秦大奶奶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思念。曹文轩在叙写这些的时候,其实排除了死亡的本身,减少甚至根本就避免了死亡的实质,反而更加注重了人们对待死亡的反应,正是因为这种刻意的避免,使得这种面对死亡的恐惧淡化了,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突出。秦大奶奶的逝去,其实是一场温情的生命陨落。这样的独特处理,使得孩子们靠近但是却又不会触碰到那些可怕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