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尽管幼儿园教师努力追求教学公平,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课堂教学不公平的现象。这里从幼儿享有的课堂空间、幼儿课堂时间的利用、师幼互动的行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素质等五方面来论述。
2.1 课堂空间的不公平
在幼儿园教室中,处于不同座位的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不均等,座位靠近教师的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受教师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座位远离教师的幼儿。另外,还存在着教师故意不公平地安排幼儿座位的现象。针对前一种情况,有些教师可能还未意识到;但后一种情况则带有明显的人为的不公平因素。我国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由字型”、“圆型”以及“马蹄型”。从物理学中场概念的角度来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强弱由其与场源的距离决定。在“秧田型”和马蹄型中不同座位的幼儿受到教师,即场源影响的效果显然不同。因此,幼儿在课堂空间中所处的位置与教学是否公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不过,这样的幼儿座次排列并无优待或歧视的含义。但现在幼儿园中一些教师常会把能力强、家庭条件优越、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幼儿安排在靠近自己的位置,而把能力相对较弱、顽皮捣蛋的幼儿安排在远离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座次安排就与幼儿在集体中的地位以及受教师的重视程度联系在了一起,违背了“平等性”原则。
2.2 课堂时间上的不公平
表面来看,每个幼儿课堂时间的长短是一致的,但是,在这个长短一致的时间内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却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把人的时间按其实际状态和效率进行划分,可分为:“正时间”, 就是个体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的时间; “爆发时间”, 就是个体处于极度活跃、迅猛发展状态的时间; “零时间”,即个体处于停止发展的时间; “负时间”,即个体处于退步状态的时间[2]。也许无时间的概念不容易理解,但只要我们联想一下病人在病床上或者幼儿在课堂上精神不振、紧张害怕、注意分散就不难理解人的无时间了。课堂教学应有利于每一位幼儿都处于发展状态的“正时间”甚至是“爆发时间”,同时尽量使幼儿远离“零时间”、“负时间”的无发展时间。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使有些幼儿处于“零时间”甚至“负时间”,这对那些幼儿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