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科技社会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道德品质高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性强、灵活度高等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其指精神财富。而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一些学者是这样给班级文化进行界定的:“班级文化是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组成的班级成员为主体,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高校班级文化也是如此:高校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在长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培育形成的,主要由三方面构成:班级物质文化——可以摸得到、看得着的环境文化,包括教室或宿舍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名人的画像、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集中体现为班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定社会环境、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风貌等,这些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班级制度文化——既是师生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由一定物质形式所构成。它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它保证班级文化得以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行为文化建设的成败。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高校班级作为学校培养大学生的最基础的单元,其班级文化建设要顺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在师生的通力合作下,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三方面入手,培养道德品质高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性强的人才,塑造具有新时期特色的班级环境、班级精神、班级目标、浓郁的学习氛围,保持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过程。
3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的扩招,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更多青少年有了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机会。高等教育的范畴已经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将专业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包括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这就要求高校在注重学科知识教授的同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但现如今,高校并没有做到要求中的高度。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同时,高校或多或少地都有些忽视学生的思想发展和精神面貌,忽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忽视班级精神、班级目标、班级风貌、校园文化建设。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弊端,反映出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的不成熟、不健全。[2]
班级这一组织形式,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教育实践的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班级作为高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和基本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机构,也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一个环节。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影响大学生身心的成长、各方面素质的养成。新时期,社会在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网络信息化的步伐在加快。受这些因素影响,高校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思维方式越来越活跃,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思想层次越来越丰富。学生个体之间,小到着装品位大到精神追求中的差异都越来越明显,大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与日俱增。但新时期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弱化,也没有引起高校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的足够重视。虽然都建构了班级,却没有良好的班级环境,没有树立明确的班级目标,没有形成特定的班级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容易被一些消极的、负面的、极端的思想诱惑,价值取向容易发生偏差。而当小部分个体发生了消极的变化时又极容易影响到周围的大群体,从而使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向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至关重要。高校只有加大班级文化建设的力度,从基层做起,关注班级,实时了解学生的动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文化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教育,让学生的身心、思想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