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李镇西老师说过:“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与对话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会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当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不要老想着把自己对课文‘深刻领会’、‘精彩分析’的‘独到见解’灌输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永远不可低估学生的智慧, 做一个学生心灵海洋的推波助澜者,而不要做学生心灵的屠宰者! ”语文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使得教师进一步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义,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互动更为和谐,也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也更加明确。[3]
3 语文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实践误区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阶段,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把握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结构,熟知教材特色,利用课程资源,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自己的见解。但是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3.1 过度追求趣性
现在社会上“快乐学习”的呼声很高,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风趣幽默不严厉,家长希望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轻松松的学到知识,老师也希望自己的课堂欢声笑语。懂教育的,不懂教育的,搞教育的,不搞教育的,似乎每个人都认为只有学生快乐了才能学到知识,一时间,不快乐,不学习。在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就有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要创造就要有趣,老师和学生做了一整节课的游戏,非常有趣,但是教材内容分析很少,教学目标很模糊,重难点也不明确。玩了,有趣了,学生开心了,课也上玩了,但是教学没有效果,那么这样的有趣是没有价值的。一位老师能把课上的有趣当然是一个老师的本事,但是有趣并不是教学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有效的掌握自己所教的知识,如果你还能让这个过程变的有趣就再好不过了。
3.2 过度追求创新性
没有不想把课上好的老师,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后,教师们都在积极地尝试,许多教师挖空心思地在教材上寻找创新的可能,想要每一堂课都有教材之外的新东西,有些在教材使用方法上下功夫,比如把故事性的课文编成小话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有些对教材内容做补充,比如历史故事节选型的课文,古诗文的解读这些创新的手法都让语文课堂大方异彩。但是有些教师则为了创新而创新,过于形式化,篡改教材,改变教学探究活动,打乱教材的整体结构,脱离实际,与教材脱轨,使创新变成破坏,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3 过度扩充教材
在升学率的重压下,许多教师把创造性使用教材演变成无限的增加教材内容,补充旧教材内容,添加一切可能在升学考试中考到的内容,忽视学生的思维,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生搬硬套,使创造变成负担,使学生苦不堪言。通过这种一地扩充教材内容的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反而使得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背书,没有挑战性,没有趣性,是语文学习丧失了其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