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核心问题的界定
1.2.1 幸福与幸福感
幸福:古往今来, 人们对“幸福”有过多种诠释, 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统一的, 那就是生活美满,精神充实。《现代汉语小词典》关于“幸福”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称心如意。
幸福可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感性幸福”比较强调人的物质享受,而“理性幸福”则比较关注人的精神活动。现代社会更多强调的是“理性幸福”,即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幸福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 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简单地说,幸福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持续快乐。弗洛伊德、康德、边沁等,从伦理、自由、道德多个方面对幸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它们对理解幸福感都有一定的帮助。但幸福绝不是一种固定模式,它应该因人而异,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也许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幸福的理由。
幸福感: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本项研究中,笔者按心理学意义上来使用“幸福感”这一概念的,特指幸福的主观体验[3]。
1.2.2 小学教师幸福感
对于幸福及幸福感,人们有很多种定义。幸福是亲友的关怀、幸福是拥有的美梦、幸福是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精彩课堂,幸福是家庭和睦。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可以定义为: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1.3 研究的意义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要素,身系教育的希望。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十分重要的支柱,对小学教师生存情况及幸福感的关注,就是对整个教育最根本的关注。因此,小学教师幸福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1.3.1 理论意义
首先,本项研究有助于丰富教师幸福感内涵,充实教师理论,为提高小学教师生存状况提供可选择的现实资料。
其次,通过对小学教师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制定教师管理政策和策略,实施教师培训和管理提供参考。
第三,通过本研究,更好地关注小学教师的职业感受,可以为提高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以提高小学教师的工作效率,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1.3.2 现实意义
第一、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状况及成因。同时也有助于唤起教师自我反思,改变过于强调靠外部条件的满足来提升幸福这种外求倾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和师能,从而有效促进小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第二、这项研究有助于增强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特别是在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的背景下,统筹考虑更合理更科学的举措以提升小学教师幸福感,更多地开展有利于提升小学教师幸福感的活动,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生命质量。
第三、通过本研究,能使公众对小学教师有正确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为提升其幸福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研究
3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