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
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培养。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重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一旦在学生的内心巩固下来,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显示一种力量,对道德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进入一种崇高的境界。学生道德情感是学生道德成长中最根本 、最重要的心理支撑,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儿童对道德现象的理解能力,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灌输和引导,使他们能够对接触到的道德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矫正自己的言行。
提升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用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方法抵制各种非道德行为污染侵蚀的能力,使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逐步学会过一种高尚的生活,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2.4 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而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是引导学生以社会的道德要求为依据,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进行行为训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就是空谈。
3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征
3.1 渗透性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就是渗透性。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及作业、考试之中。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字形、字义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在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深挖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接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作文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构思,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德育渗透,无疑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感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3.2 层次性
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表达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特点,有很强的层次性。因此在不同年级的德育教育中,也要体现出层次性。这样,既可以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又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发挥出德育应有的效果。比如在《梅兰芳学艺》一课的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需要理解的是勤能补拙的道理,而高年级学生在接触关于梅兰芳的阅读材料时,则需要让他们理解梅兰芳何以被称为大师,告诉他们真正的大师必须德才兼备,梅兰芳为人们尊敬不仅仅是因为他技艺超群,还在于梅兰芳面对侵略者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